孟子说:“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战场上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在工作生活中,这三个条件同样不可或缺。“天时”、“地利”是难以改变的客观条件,“人和”却可以人为创造。努力为自己营造“人和”的氛围,才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成为精英和领袖。
我们都知道牛津大学是享誉全球的精英大学,为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培养了很多领袖人才,例如撒切尔夫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哲学家托马斯.雷布斯,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等等,这些成果与牛津大学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除了传授知识,授业解惑,牛津大学还注重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能力,教他们为自己创造“人和”条件,成为团队中的佼佼者。
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冈田昭人曾在牛津大学求学,通过对牛津大学的教育方式进行观察和研究,他发现精英式的教育方法是有规律可循的。牛津大学的学生在团队中总是能够脱颖而出,获取成功,这与三种能力密不可分:统率力、战斗力和表现力。表现力能帮助你充分展现个人的才能和技术,战斗力能让你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和不服输的韧性,统率力则能提升你的领导才能
冈田昭人在《牛津的六堂自我精进课》一书中,对这三种能力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学习这三种能力,可以从内而外的提升个人形象,赢得众人的信服,在团队中迅速崭露头角,取得优势。
表现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古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这句话已经不适用了。一是变化迅速的大环境虽然带来了很多机遇,但是机遇的窗口却变得越来越窄,不小心错过一个风口,人生经历可能就要改写。二是人均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之前本科毕业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现在很多工作的门槛越来越高,不光要求硕士学位,还要看毕业学校的排名。那些不会表现过于内秀的人面临着才能被埋没的风险。
不止现在,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很多怀才不遇的事例。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大文豪韩愈感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高建群在《最后一个匈奴》书中指出:“任何时代都埋没人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人类最大的不幸和痛苦,也许就在于它不能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最充分地完成自己。”
所以这个时代拼的不是才华和能力,而是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充分的表现出自己,谁就是赢家。
如何充分的表现自己
所谓内外兼修,也就是要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充分展现自己。
一、外在的表现力
人们常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也说明了外在形象的重要性。
我们的形象决定着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将决定我们在其他人心中的地位。《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主角Chris在面试时没有穿衬衫被面试官点名批评,幸好他的幽默感在关键时刻挽救了他。杨澜曾经分享自己的经历时说:面试官因为觉得她的形象和简历不符而中断了面试。即便她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但是面试官却没有给她展现能力的机会。杨澜总结这些经历时感慨:“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后来的经历中她发现,穿戴整洁美观能获得更多人的尊重,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也让自己更有自信和底气。
一个良好的形象能成为你工作、生活中的助推器。根据冈田昭人在《牛津的六堂自我精进课》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看牛津大学的精英们都是如何提升外在形象和气质的。
1、注意仪表
仪表就是好的姿态,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冈田昭人建议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全身不要无谓的发力将头和脊椎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胸部不要过分往外挺,也不要驼背双脚张开和肩膀保持保持一样宽度双手抱在胸前,让人感受到自信的态度
尤其是在电脑前长时间工作之后,姿态就很容易疲惫变差,这个时候就更要注意仪表姿态。
2、注重穿衣
讲究穿戴并不是说要穿的时尚高贵,而是要大方得体,牛津人穿着最简单朴素的衣服也能表现出高级感。如果想要凸显自己的形象,可以使用特别的道具。
牛津大学的名誉博士,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昂山素季经常在头发上插着花形发饰。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经常拎着一个手提包,这些符号会强化个人的形象,就像物体的标志一样。
3、注意身体气味
口香糖的广告深入人心,就是因为大家对口气是十分敏感的。在工作生活中,亲切的交谈必不可少,如果对方需要一边忍受着难闻的气味,一边倾听你的谈话,交流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4、注重谈吐
国庆节期间看到一条朋友圈:没文化的人看阅兵的时候只会说“厉害”,“牛逼”,“强”,文化人却会用“气势磅礴”、“万众瞩目”、“欢欣鼓舞”来形容。从一个人的谈吐中,就能看透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谈吐不凡的人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国王的演讲》电影中,口吃的国王发表的演说却鼓舞了全国国民,极大的激励了民众的士气,使整个国家在二战前夕紧密团结在一起。
当然词汇量大并不代表会说话,牛津大学的精英们在发表言论时通常会注意一下两点:一是明确要表达的内容,让听众准确无误的明白要表达的意思;二是为讲话设定着陆点,也就是说每次发言要注意边界,适可而止,不要漫无边际。在商务谈判中,通常3分钟之内就要充分表达出所有要点。牛津的学生因为深谙以上两点,在商务谈判时就能有良好的表现。
5、注重非语言交流
非语言包括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甚至说话的口气等,这些小细节能传达出大量信息。林肯说:“到了40岁以后就要对自己的脸负责。”一个成熟的人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面部情绪,不喜怒于形。
由于每个国家或者民族存在文化差异,使用手势等非语言工具进行交流时需要特别注意。但是音乐和艺术通常是没有国界的。作者在与牛津大学的学生接触时发现,他们每个人都至少拥有一项能够在别人面前展现的才艺或者兴趣爱好。这样的小才艺可以有效提升人格魅力,迅速获得别人的好感。
二、内在的表现力
1、战斗力
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好胜心都是牛津学生突出的特点。他们通常不会错过任何表现的机会,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也绝不示弱。
撒切尔夫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和牛津大学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从小父亲就教育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不能落后于人。这种理念让她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总是抱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让她有决心和勇气克服一切困难。
作者冈田昭人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内在战斗力:
第一,培养良好的判断力
良好的判断力可以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避免在人生路上多走弯路。获得良好的判断力需要经验的积累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多样性的人生阅历可以增加经验和智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牛津的精英们都是跨界奇才,在多个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例如《爱丽丝梦游记》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也是一位数学家和摄影家。
第二,善于进行冲突管理
好胜心强烈的人容易遇到竞争对手,双方立场或者观点的不同很容易引发冲突。因此冲突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西方社会很早就开设了专业的冲突管理学科,并将其定义为一门研究问题的本质、发生过程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学问。冈田昭人认为冲突管理有四种处理模式:
竞争模式:创造压倒性优势,战胜竞争对手接纳模式:采纳对手的部分意见回避模式:避免两个人的对立场面,寻找新的方案妥协模式:化干戈为玉帛,寻找共同点。
第三,能进能退:不会因为失败就丧失信心和勇气
再强大的人也不可能没有失败的记录。在有些情况下,能够急流勇退也是一种智慧。我国的《孙子兵法》中很早就提到“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走并不意味着败北,还意味着保存实力,增长经验,为下一次的反败为胜做充足的准备。
2、统率力
努力表现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团队的认可,在团队中崭露头角,成为领军人物。因此统率力必不可少。即便一开始并不是领导者,牛津大学的学生们却善于在团队中展现领导才能,成为团队的核心人物。
提高统率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获取指导团队的领导力
并不是领导才能发挥领导力,相反是懂得发挥领导力的人才能更快的晋升为领导。《横向领导力》一书中指出:“真正的领导者,不需要职位。”依靠才华和能力让众人信服的人,即便没有职位的特权,也一样能指挥团队,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提升自身的品牌力量,建立人格魅力
我们买东西都尽量挑选品牌产品,因为品牌意味着产品的质量过关,用着放心。同样我们也可以将自我塑造成一个品牌。这不仅是一个看脸的时代,还是一个刷脸的时代。看到你的脸,如果别人想到的是睿智,专业,可靠,机遇通常就会接踵而至;如果让人联想到的是怯懦、笨拙、粗心,自然就难以获得别人的青睐。谁能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谁就能刷开机遇的大门。
第三,培养良好的追随者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离不开团队背后的支持和拥戴。根据牛津大学的教育理念,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能让下属们信服,还能激发下属们的潜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这些做法包括:
经常表扬下属: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发现:人具有按照别人期望的样子获得对应成果的倾向。时常赞扬别人的工作成果能够鼓励他们的干劲;
不轻易给别人贴标签:现在贴标签的行为尤其盛行,家庭出身差,努力奋斗的人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凤凰男”,抱怨职场的性别歧视和女性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就会被人贴上“女权癌”,这些标签会造成刻板片面的印象,打击当事人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更何况人是可以改变的,也是在不断发展,不断走向成熟的,给别人贴标签的人无异于刻舟求剑,反而衬托出自身的低素质。
奖罚分明:单纯的奖励而没有相应的斥责,人们就会产生惰性心理,很难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另外适当的责罚会放大表扬的效果,更好的发挥表扬的威力。让受表扬者得到更大的鼓励。
我们也许无缘成为牛津大学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在《牛津的六堂自我精进课》中学到这些宝贵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素质,向精英们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