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福州出台打造国内一流枢纽机场等16

白癜风医院挂号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6211002.html

福州新闻网7月20日讯(福州日报记者赵昕玥)近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打造国内一流枢纽机场等16个重大项目行动方案》的通知,立足我市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政策优势和发展趋势策划推出16个重大项目行动方案,旨在进一步激发福州产业发展潜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1.打造国内一流枢纽机场

发展目标

力争到年,福州机场实现货邮吞吐量45万吨,赶超厦门机场;客运吞吐量达万人次。

主要任务

出台扶持政策。出台货运航空扶持政策,修订完善客运航空扶持政策,鼓励企业争取新开或多开客货运航线。并且推动福建纵腾、薛航等企业发展本地货运航空公司,以及加快规划空海铁综合物流枢纽项目。

提升货运能力。优化进离场飞行程序,用足高峰小时容量资源;引入新的货站公司,改扩建现有机场货站,加快北部货机坪建设,提升货邮保障能力。

 优化空域资源。加强军地沟通联系,加快推动空域精细化改革,优化福州空域,最大化利用机场时刻资源。

优化机场通关环境。优化通关环境,降低机场管理费用,推动海关、边检推行常态化“5+2”上班模式,缩短货物在机场滞留周期;推动顺丰、中州航空等企业多开通货运航线航班。

 加快推进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加快福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完成立项审批,确保今年底前正式开工。

 吸引企业入驻。充分发挥临空经济区政策优势,规划建设航空产业园,推动顺丰、圆通等大型物流电商企业入驻园区并建设航空物流分拨中心。

推动福州航空重组。加快推动福州航空有限公司股权重组,做大做强福州航空有限公司,提升福州航空有限公司运力和盈利水平,实现福州长乐机场多基地航空公司良性竞争态势。

 2.打造世界一流港口

 发展目标

力争到年,福州港进入全球集装箱港口排名前四十名,货物吞吐量突破2.5亿吨,外贸干支线达到50条。

主要任务

完成《福州港总体规划(修订)》审批工作。推动国家有关部委加快《总规》审批工作,力争在年9月30日前生态环境部审批通过《福州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报告书》,11月30日前交通运输部审批《福州港总体规划(修订)》,为福州港码头泊位项目建设提供规划支撑。

 补齐港口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江阴港区壁头作业区6-7#、13#、15-17#泊位和罗源湾可门作业区6-7#泊位等项目建设,形成泊位连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满足万华化学和缘泰石油等大型临港产业项目落地需求。

完善港口航运扶持政策。优化完善港口生产和航运业扶持政策,相关县(市)区政府同步研究出台扶持政策,鼓励企业争取多开远洋航线和内贸支线,扩大市场腹地,吸引周边省份货物在福州港集聚。

营造便捷通关环境。积极构建与世界一流港口相适应的一流通关环境,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完善口岸服务功能。

促进港区联动发展。促进水水中转、水铁联运,打造福州港海丝港口群,做大做强江阴港集装箱业务,发展集装箱远洋干线,打造国际集装箱枢纽港。进一步引导闽江口内港区集装箱航线转移至江阴港区集聚发展,做大闽江口内港区内贸航线,协调推进江阴、闽江口两港以及罗源湾港区南北作业区的水水中转。

3.打造快速海铁联运体系

 发展目标

福州港口后方铁路通道北段建成后将畅通海铁联运通道,海上货物可通过铁路直达辐射闽东北、闽西北和江西、湖南等地,后方陆域货物也可通过铁路直达福州港,并通过海运销往全球。

项目建成后,可开行货运列车35对/日,最大货物运输量达万吨/年。力争到年,开行货运列车8~10对/日,实现货物运输万吨/年;到年,开行货运列车13~15对/日,实现货物运输万吨/年。

主要任务

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加快福州港口后方铁路通道项目北段工可报批、土地预审等前期各项工作,尽快开工建设。

筹措项目资本金。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债,研究谋划融资渠道,解决福州港口后方铁路通道北段资本金拼盘问题。

弱化樟林站货运编组功能。协商国铁集团同意弱化樟林站货运编组功能,满足城市东扩需求,并在福州港口后方铁路通道北段选址新建货运编组站。

启动杜坞编组站建设。沟通铁路部门尽快启动杜坞铁路集装箱编组站项目建设,并解决项目用地和审批等各类问题。

谋划推动综合枢纽建设。在长乐区谋划推动综合物流枢纽建设项目,打造“立足福州、辐射闽东北”的公空铁水多式联运综合性物流枢纽,并解决项目用地和审批等各类问题。

4.打造世界一流的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专区

发展目标

力争到年,全市化工新材料产值突破亿元。

主要任务

 做大聚氨酯产业链。尽快推动万华化学和福化集团完成重组,加快万华化学MDI项目建设,同步实施东南电化TDI技改、福化天辰气体等产业链项目,做大聚氨酯产业链。

做大乙烯产业链。加快推动缘泰石油乙烷脱氢制乙烯项目实质性开工,抓住当前国家解决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的窗口期,集中力量破解项目填海造地问题,同时督促缘泰石油尽快落实乙烷供气协议。

做大丙烯产业链。推动中景石化热塑性弹性体、美得石化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建设,做大丙烯、聚丙烯产业。

5.做大做强全国高端化纤面料产业基地

发展目标

力争到年,纺织化纤全产业链结构趋于合理,在全国高端化纤面料产业基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亿元。

主要任务

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鼓励龙头企业和互联网平台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优化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进一步畅通产业链循环。鼓励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推动恒申、长源、新华源、金纶高纤等龙头企业率先实现智能化转型,建设一批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提高生产效率。

 延伸产业链。以运动防护等功能性服装为主攻方向,着力突破面料和成衣制造环节,加快推动先进染整产业园、高端面料产业园、品牌成衣产业园规划建设,鼓励和引导纺织龙头企业向高端功能性面料和品牌成衣制造环节延伸。

6.打造千亿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

发展目标

力争到年,全市汽车产业产值破亿元。

主要任务

新引进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天际汽车高端新能源汽车项目,加快商务谈判,尽快敲定项目合作协议,争取三季度前正式签约落地。

推动东南汽车重组。加快推动东南汽车股权重组步伐,协助省汽车集团引进东南汽车第三方战略合作者,优化股权结构,提升决策效率,推动东南汽车技术改造和新车型开发,提升产品竞争力。

推动奔驰汽车引进新车型。推动福建奔驰汽车在现有车型技改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新能源汽车车型,丰富产品线,进一步扩大产能。

7.打造连江可门高端新材料产业基地

发展目标

力争到年,将连江可门建成一个高端新材料产业基地,连江可门经济开发区产值突破亿元。

主要任务

做深己内酰胺产业链。加快推动申远新材料二期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全球最大己内酰胺生产基地的地位。推动申远新材料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海西研究院等加强技术研发合作,将己内酰胺向工程塑料领域做精做深。

 做大精细化工产业链。引进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公司制氢、合成氨、氧化法环己酮、苯胺、防老剂及其他高端化学品产业链项目,加快推动申远新材料公司与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公司的商务谈判,争取今年年底前签约落地。

做细电子级化工产业链。加快对接引进总投资20亿元的申远新材料与台湾关东鑫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建设年产18万吨电子级化学品项目,主要生产芯片制造用的各类高纯超净试剂,将填补国内电子级化学品高端市场的空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内芯片产业“卡脖子”的细分领域突破,进而带动我市半导体产业发展。

 8.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与新基建融合发展

发展目标

力争到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突破亿元。

主要任务

做大光电通讯产业基地。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快推动高意科技5G通讯和碳化硅项目、腾景光电等光电项目,谋划推动仓山东南海峡光电产业园项目,促进光电通讯产业进一步集聚。

 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发展。以新型柔性显示为重点发展方向,推动福州京东方二期柔性显示项目尽快明确投资方向和建设时间表,力促年内动建。

推动信创关联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海峡星云鲲鹏服务器生产基地项目和星网锐捷科技园基地项目,大力发展服务器、数据中心交换机等产品,争取在国内信创产业发展方面抢得先机。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依托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平台和国脉科技等现有龙头企业,谋划生成一批智能网联汽车项目,突破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技术,建设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创新平台和测试平台。

9.打造绿色高端钢铁产业基地

发展目标

力争到年,全市钢铁产业产值突破1亿元。

主要任务

 引导龙头企业错位发展。大东海绿色精品钢铁项目,重点发展汽车用薄板;宝钢德盛精品不锈钢绿色产业基地项目,重点发展系列和系列等不锈钢产品;罗源闽光重点发展大中型H型特种钢材。加快推动大东海绿色精品钢铁项目、宝钢德盛精品不锈钢绿色产业基地项目的环评审查进度,争取三季度前正式动建。

提升港口物流保障能力。加快建设罗源将军帽30万吨物流码头和疏港公路建设,解决罗源湾北岸物流问题,降低钢企物流成本。

 提升固废处理能力。进一步督促全市钢铁企业配套建设固废处理车间,实现钢渣回收利用。

10.打造国家级深海渔业精品加工基地

发展目标

力争到年,建成国家级远洋渔业精品深加工产业基地和水产品贸易中心,水产品加工业产值达亿元。

主要任务

打造一个基地。建设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加快粗芦岛核心区母港一期项目建设,打造形成从远洋捕捞、深海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海洋食品全产业链条。

打造一个中心。加快建设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在现有入园企业的基础上,争取再引入一批加工、贸易、平台型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国际食品加工贸易中心。

11.打造创新创业创造高新技术产业园

发展目标

力争到年底,三个“三创园”累计年营业收入达亿元,年税收达亿元,年研发投入总额达54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家,新增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创造载体10个,引进及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名,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

主要任务

实施精准招商。坚持“三创园”定位,精准招商,加快产业项目落地,尽快形成集聚效应。

 强化要素保障。注重“人、财、地”要素保障,加快资源向“三创园”集聚,全面链接福州大学城人才、科创资源,启动晋安湖东侧地块“三创”示范园建设,加快在建天津大学福州校区一期建设;设立10亿元规模的“三创园”产业发展基金;收储一批低效用地,支持提高容积率,建设高标准厂房,推动创新园三期、研发楼四期等建设。

 完善园区配套。加大“三创园”基础、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投入,提升路网、水电、公寓、学校、医院等配套水平;将5G等新基建建设纳入园区规划,与“三创园”各项建设工程同规划、同设计、同施工。

12.打造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基地

发展目标

力争到年,建成一个集制氢、储氢、加氢、氢能装备为一体的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基地。

 主要任务

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出台一个氢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从加氢站建设补贴、加氢站运营补贴、燃料电池汽车购车补贴、科技创新补助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扶持,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沃土。

制定加氢站建设及经营管理办法。从加氢站规划、建设、经营和安全管理等方面予以规范,奠定氢能产业发展的基础。

建设氢能产业示范基地项目。积极引进国家能源集团等企业投资建设制氢、加氢、储氢产业项目,并策划引进一批氢能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链闭环。

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示范应用。加快国电投氢能产业基地项目土地出让,争取年内开工建设;推动雪人氢燃料电池电堆项目落地。在长乐区试点建设加氢站,在公交、物流、旅游大巴等领域率先开展氢能车辆示范应用。

 13.打造中国(福州)木根雕示范基地

发展目标

力争到年,建成一个集木根雕生产、展示、交易、人才培训为一体的国家级木根雕示范基地,成为福州的地方特色名片。

主要任务

摸清底数,加大扶持。对木根雕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摸底,建档立卡,筛选一批工艺好、有实力、有市场的企业、大师工作室进行重点扶持。

规划选址,建设基地。规划选址约亩土地,分期建设中国(福州)木根雕产业示范基地,打造立足福州,面向全国,对台互动,集工艺品研发、大师工作室、文创基地、实训基地、文化交流、创作生产、展览展示、经营销售、电商平台、休闲体验、物流配送、评估鉴定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示范基地。争取在年底前完成选址,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14.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作

发展目标

到年,基本形成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完备、融合基础设施广泛赋能、创新基础设施驱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建成全国区块链创新发展水平领先的发展高地,力争创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发展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主要任务

加快5G网络布局。加大5G基站建设力度,力争到年底累计建成1.2万个以上,到年,5G基站超过3万个,实现在全国省会城市领先。重点推进网龙5G+智慧教育、福耀、捷联、宝钢德盛等5G+协同制造等5G融合工程建设,不断拓展5G应用、示范引领。

建设高水平数据中心。加快推进三大电信运营商、贝瑞和康基因、东南健康医疗等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国家发改委,争取落地国家城市大数据应用创新工程节点以及国家行业大数据中心。到年,在用数据中心机柜数超6万个。

加快实施福州“城市大脑”。深化福州自主开放“城市大脑”总体架构设计,统筹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视频云、融合通信等新技术支撑平台,构建AI能力、数据能力和应用能力等三大能力平台,打造城市智能中枢和数字公共底座。建设城市AI中台、城市人脸识别、可信数字身份、电子缴费、时空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市级电子证照库和可信电子文件库,全面融合轨道交通、卫生教育、市场监管、水电气等数据资源,推进智慧停车、城市数字驾驶舱和经济运行分析平台等建设。到年,实现“城市大脑”全面支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码通行”、城市运行“一屏通览”。

深化建设融合基础设施。培育10个以上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建设仓山工业富联大健康(福州)智造谷,重点推进车路协同车联网示范建设。打造智慧“海丝门户”枢纽,积极推进福州机场智能化升级,聚焦江阴港、松下港等港口打造“5G+智慧港口”,争取形成一批融合基础设施示范案例,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强化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支持滨海新城、大学城建设科创基础设施集聚体,持续建设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依托中科院物构所、福州大学,大力打造福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推进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二期项目建设;做强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好公共数据创新基地,激活数据新要素,培育发展新动能。

打造福州新基建融合应用示范区。探索在滨海新城打造“新基建+新应用”集成示范,加快《滨海新城应用场景孵化器实施方案》编制,推进市电子集团滨海新城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实施一批新基建应用融合示范项目,创新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管等数字应用的新场景、新体验。

打造国家级区块链示范区。加强统筹规划,编制福州市区块链发展三年推进方案,打造国家级区块链示范区和区块链经济综合试验区;加快推进软件园、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国家级区块链产业园区,组建数字福州区块链研究院;引进培育平台型龙头企业,积极扶持成长潜力大、发展态势好的区块链平台型企业发展壮大,培育独角兽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强链、补链、延链等作用,带动引领产业发展;打造重点领域区块链示范应用,在政务服务、健康医疗、金融科技、冷链物流、监管治理、贸易电商等重点领域抓好“区块链+”工作,成为全国区块链示范应用高地;加强区块链应用和产业化推广相融合,实现“百业上链,千企用链”,更好促进福州数字经济发展;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积极争取第二批数字货币试点,进行数字货币应用和研究的先行先试,促进数字经济提质增效。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联动机制,促进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创新主体及科技人员转移转化科技创新成果。实施关键人才引育行动,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相关全链人才培育招引,集聚一批多层次高素质数字人才。

积极培育产业生态。推进电子信息元器件国产化替代步伐,支持本土企业进军5G芯片、通信设备、元器件等新基建产业领域,大力推进海峡星云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围绕应用软件研发、生产基地建设畅通产业链省内循环,推动更多福州本地产品纳入全省新基建、信创产业供应链。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加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力度,对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云平台等市级重点新型基础设施实行统一动态监测,确保安全平稳可靠运行。强化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提高信息安全事件动态预警、响应、处置能力,提高重要新型基础设施安全可信水平。

15.打造全国领先数据资产运营中心

发展目标

以数据作为要素市场释放核心价值为核心,依托我市现有建设基础,探索以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数据开放+数据应用+数据交易为五位一体的数据资产运营产业链,研究盘活数据资产的机制,构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数据分级体系,到年,建成全国领先的数据资产运营中心,初步完成“4个中心”建设目标,即形成数据合规流通监管中心、数据利用价值评估中心、数据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数据资源交易清算中心,打造数据资产运营的福州样板、全国标杆。

主要任务

顶层规划,打造国有数据资产运营体系。成立国有数据运营主体;开展基于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公共数据资源流通利用研究;加快公共数据创新基地建设。

夯实基础,构建全市数据资产运营平台。夯实目前我市在建的基础数据平台,打造数据统一归集平台、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数据统一服务平台等“3类平台”,提升政府部门间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换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具备数据采集、归集、存储、清洗、融合、加工、共享、开放等数据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的一体化集成能力,构建全市数据资产运营平台。

应用牵引,吸引国家级行业大数据中心落地福州。聚焦医疗健康大数据、国土大数据等领域,优化完善现有行业大数据中心,继续吸引更多国家级行业大数据中心落地福州,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开展数据资产运营试点。通过探索政企数据融合新模式,开展政企数据共享互通试点示范项目,实现数据增值。根据我市各行业业务实际需求启动普惠金融、信用服务、健康医疗、快递物流等大数据行业数据运营试点示范应用,落地研发创新应用解决方案,将数据能力赋能传统行业形成新价值。

16.夜色经济体验示范街区建设提升

发展目标

各县(市)区可在现有20个夜色经济街区的基础上,各自优选确定一个作为市级夜色经济体验示范街区,也可另选新址建设,确保年底前完成建设与验收工作。通过增加内涵、扩大规模、增强特色、区域辐射、扩大影响,推动形成时尚品质商圈型、文旅夜市融合型、便民利民服务型夜色经济业态,力争将“夜福州、幸福城”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夜色经济品牌。

主要任务

按照有利于拉动城市消费、推动旅游发展、促进社会就业的原则,把夜色经济作为增加我市消费领域供给的有效增长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优化布局、多元融合的建设模式,建设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市级夜色经济体验示范街区。

全力推动落实市委和市政府工作部署。一要抓住夜色经济体验示范街区的内涵、规模、特色、吸引力、影响力、辐射力等关键环节,全力打造商圈型、融合型、服务型街区;二要落实属地建设管理责任,加强组织,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三要在建设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上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引入有实力建设管理团队,助力我市打造夜色街区新标杆、商圈经济新名片。

做好体验示范街区建设重点工作。从街区规模、基础设施、交通管理、数字升级、多元业态、拓展服务、组织机构、管理机制等八个方面推进落实福州夜色经济体验示范街区建设提升专项行动。在推进过程要注意:一是街区规模要达标,整体风格美观舒适、保持协调;二是在灯光广告上有所创新,体现特色,凸显魅力;三是业态调整方面,要注重打造“首店街”引领消费升级;四是要注重开展数字化升级改造,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拓展智慧服务空间;五是要按需增加夜间停车位或设置临时停车区域、出租车候客点、夜班公交线路等。

形成“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夜色经济消费氛围。各县(市)区要充分依托闽都文化地域特色,主动适应群众夜生活需求,鼓励夜色经济体验示范街区与文化、旅游、体育、阅览、演艺、休闲等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夜间消费市场;要积极为消费者开设特色夜市,提供音乐茶座、酒吧、游艺、演艺、体育赛事、运动、电竞、影视、旅游、温泉、健康养生、24小时阅读空间等多元化特色夜间文体消费产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