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行业深度研究产业链竞争格局与发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a_4895883.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泰君安证券,韩其成、满静雅、郭浩然)

1.智能电网政策机遇:国家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智能电网迎发展机遇

1.1.国家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电网、特高压建设

中国能源结构加速演变,向清洁化、电气化、智能化、集成化等方向转型。以清洁能源为主导转变能源生产方式,以电为中心转变能源消费方式,以大电网互联转变能源配置方式,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到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十四五”将重点推动大容量、高效率、低成本清洁能源开发,推动特高压技术、长距离大容量海底电缆技术、先进储能技术等研发和应用,加速大电网运行控制与信息技术耦合,提升电网信息化水平。国家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送电网发展提速。“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特征在于新能源将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新型电力系统”的特征包含数字化、多能协同互补、源网荷储互动、用能需求智控等特点。新型电力系统是在坚强智能电网的基础上通过广泛互联互通,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演进,通过现代数字技术与传统电力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等各领域、各环节整体智能化、互动化水平。虚拟电厂、抽水蓄能电站、多种形式的新型储能、电力辅助服务等将让电力调度和源网荷储互动更加灵活智能,安全智能可控的技术手段成为交流电网与直流电网、电网和电源协调发展关键保障。

受能源资源禀赋影响,我国能源生产消费逆向分布特征明显,国家要求加大能源输送能力,加快电网、特高压建设。我国中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比重超70%,生产量占比不足30%,重要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西电东送、北煤南运、西气东输”的能源流向格局。国家要求完善华北、华东、华中区域内特高压交流网架结构,为特高压直流送入电力提供支撑,建设川渝特高压主网架,完善南方电网主网架。8月24日国常会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接续政策措施,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1)在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基础上,再增加亿元以上额度。依法用好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传导效应,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2)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基础设施等项目。(3)允许地方“一城一策”灵活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4)支持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5)中央推动、地方负责抓落实。各部门要迅即出台政策细则,各地要出台配套政策。(6)8月31日国常会要求接续政策细则9月上旬应出尽出,要继续争分夺秒抓落实。

8月29日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面向电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双高”特性,以及夏、冬季双负荷高峰的需求特点,加快发展特高压输变电、柔性直流输电装备。瞄准安全灵活、绿色低碳的输电网技术装备,持续开展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开断容量的发电机断路器及高电压等级真空开关设备的研制,加快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天然酯(植物)绝缘油变压器等研发突破。依托智能配电网、主动配电网建设,加快电网之间柔性可控互联,积极发展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年7月发改委、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其中提到,开展城市韧性电网和智慧电网建设。结合城市更新、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开展城市配电网扩容和升级改造,推进城市电力电缆通道建设和具备条件地区架空线入地,实现设备状态环境全面监控、故障主动研判自愈,提高电网韧性。建设以城市为单元的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推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建筑一体化利用,有序推进主动配电网、微电网、交直流混合电网应用,提高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协调能力。

年3月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以电网为基础平台,增强电力系统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推动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发展。2)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3)建设智能高效的调度运行体系,探索电力、热力、天然气等多种能源联合调度机制,促进协调运行。4)积极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5)完善华北、华东、华中区域内特高压交流网架结构,为特高压直流送入电力提供支撑,建设川渝特高压主网架,完善南方电网主网架。

今年入夏以来全国各省市电网负荷持续创新高,电力供应形势严峻,催化电网投资。8月17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高温热浪事件的综合强度,已达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强。全国气象观测站监测到35℃以上的站点已经达到了个,37℃以上的站点是个,仅次于年。高温40℃以上的覆盖范围历史最大,达.5万平方公里,远超年的77.6万平方公里和年的99.3万平方公里。由于高温,四川、河北、山东、浙江等省市电网用电负荷均创历史新高,电力供应紧张。四川、重庆实施限电,通过暂停工业用电企业生产或错峰用电来应对高温挑战。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有缺口。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同比增长7.0%左右。下半年迎峰度夏、度冬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局部有缺口、供应有保障。预计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将超过12.5亿千瓦,在持续大范围高温的情况下,可能达到13亿千瓦左右,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华东、华中、南方等区域部分省份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在电煤供应有保障的情况下,不会重现去年9月份、10月份全国大面积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电规总院《中国电力发展报告》指出,未来三年,电力需求仍保持刚性增长,电力供需总体趋紧,加之不稳定电源装机比重持续增加、支撑性电源建设面临诸多约束、电网形态日趋复杂,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成为首要任务。

国家能源局提前谋划“十四五”中后期电力保供措施,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做好“十四五”电力规划中期评估调整工作,确保“十四五”末全国及重点地区电力供需平衡。其具体措施包括,逐省督促加快支撑性电源核准、加快开工、加快建设、尽早投运,加快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推动金沙江上中游、澜沧江上游、黄河上游等河段水电项目开工,推动前期工作较为充分的核电项目及跨省区输电通道项目等尽快核准开工建设。

1.2.我国智能电网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配电、用电为重要投资环节

智能电网指的是传统电网与现代传感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高度融合而形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它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方位监控和信息、电能的智能化统一管理,它是现代电网朝着更清洁、更安全方向的全面升级,是一种能够接纳更多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且保证安全稳定运行,以及满足未来用户侧更多高级应用的理想电力网络。智能电网是一个完整的信息架构和基础设施体系,可以对电力系统的生产、输送、运营、市场和消费等环节进行持续监测,并对有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优化,进而提高电网的安全水平、提升电网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1)发展智能电网,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网接纳和优化配置多种能源的能力,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综合调配;有利于推动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的科学利用,从而全面构建安全、高效、清洁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有利于支撑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民生服务水平;有利于带动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国能源科技和装备水平的全面提升。2)智能电网产业链依次分为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六个环节,智能电网相对于传统电网的区别在于在各个环节上都有着不同的变化和技术创新。

智能电网发展比较成熟的欧美国家注重在配网、用电环节进行重点投入,发展中国家则需要结合电网的大规模建设、升级和改造工作,全方位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对于已经顺利大规模部署智能电网的美国和欧洲来说,智能电网的优势集中体现在降低能源需求量、节省抄表成本和提高电网可靠性等方面,因此发达国家智能电网的发展特点是在现有网架的基础上,在配网、用电等特定环节上进行重点投入。对于亚非拉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来说,智能电网的优势则更多地体现在减少窃电行为,提高供电稳定性,满足社会用电需求,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其它一些特定领域的发展。因此,发展中国家智能电网的发展特点是结合电网的大规模建设、升级和改造工作,全方位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年国家电网首次公布了《中国智能电网计划》,我国智能电网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年是智能电网发展规划阶段,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开展各环节的试点。-年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年基本建成智能电网,使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水平、运行效率,以及电网与电源、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显著提高。年后,根据“十四五”规划,电力能源发展方向向新能源、清洁能源转型。

1.3.十四五国电、南网投资规模约3万亿(较十三五提升13%),智能电网为投资重点

我国电网投资年至今经历了两轮上升,近年来维持每年约亿元投资规模。1)第一次增长在年至年,全国电网投资完成额从亿元增长到亿元,年同增35%。第二次增长在~年,从亿元增长到亿元,年较年增长了41%。年后,电网投资规模略有下降。但维持每年约亿元的投资强度。H1电网投资完成额为亿元,同比增长10%。2)从国家电网利润总额看,近年有所下降,年恢复增长,22Q1同增31%。年国家电网智能电网建设全面加快,风电并网容量千瓦,利润总额达到历史最高亿元。年至年国家电网利润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年至年逐年下降,年利润总额亿元同降23%。Q1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加31%。

电网投资占比年达到高峰,近年逐渐下降但保持在45%以上。“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我国电网投资占电力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4%、37%和30%,远低于发达国家电网投资占比50%以上的平均水平。年至年,电网投资占比逐步上升,从年的46%上升到年的66%。年后呈下降趋势,但电网投资比重保持在45%以上。H1电网投资亿元,占电力投资的47%。

电网投资创历史新高,预计下半年投资增速。今年1至7月,国家电网在建项目总投资亿元,在建的特高压工程11项,线路全长公里,工程总投资亿元。其中,福州—厦门、驻马店—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当中。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打通西电东送的战略大动脉。下半年将开工建设新一批特高压工程,总投资超亿元,进一步发挥电网投资拉动作用,计划开工建设金上—湖北、陇东—山东、宁夏—湖南、哈密—重庆直流以及武汉—南昌、张北—胜利、川渝、黄石交流“四交四直”八大特高压工程。预计,今年国家电网在建和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达到1.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9月2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地区电力保供工作座谈会召开。指出各单位要坚决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再接再厉、奋发有为,全力做好电力保供各项工作。要进一步增强供电能力。按照“常规电源保供应、新能源调结构”的思路,推动优化电源结构,形成电源结构多元发展、多能互补。严肃调度纪律,充分挖掘各类电源发电能力,增强系统调节能力。要进一步加强电网建设。坚持全网“一盘棋”,科学安排运行方式,充分发挥大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加大余缺互济力度,最大限度保障电力电量平衡。强化精准投资,持续提高投入产出效益。要进一步加强负荷管理。坚持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节约用电助力,做好削峰填谷,深入挖掘各类可调节负荷资源,引导社会高效用能、绿色用能、节约用能。强化政企协同联动、源网荷储发力、各方齐心合力,确保电力供应平稳有序。要进一步推动节能提效。坚持节能提效要助力,推动低碳节能生产和改造,聚焦工业、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稳妥有序实施电能替代,开展智慧用能、能效管理服务。强化宣传引导,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2.智能电网产业链:以数字化、智能化带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包含特高压/智能运维/微电网等子行业

2.1.智能电网产业链概况:输配电规模占比缓慢上升,用电环节和调度环节将成为智能电网发展重点

智能电网产业链共涉及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及调度六个大环节。其中,发电环节主要包括了传统能源发电与新能源发电。而中游则为智能电网的各个环节,主要有智能变电、智能输电和智能配电;下游则是电能的终端用户的用电环节,主要分为工业用电、居民用电以及各种类型的商业用电;通过电网智能调度监测电网状态,保证电力系统运作稳定。

用电、调度环节占比增加,输配电市场占比缓慢上升。根据赛迪顾问,随着电网智能化进程不断向电力需求侧推进,用电环节和调度环节将成为智能电网未来发展的重点,市场占比持续增加。年,用电环节和调度环节在智能电网中占比达到51.5%。相比之下,电力供给侧在智能化先期建设初步完成的背景下,市场空间被逐渐压缩,发展速度趋缓。变电环节市场占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输电、配电环节受分布式能源部署向下游电力需求侧靠近的影响,市场占比保持平稳缓慢上升趋势。

2.2.上游发电:发电环节清洁能源占比提升,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应用带来智能电网发展需求

国家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发电。截至H1,我国发电总装机量已经达到GW,电网规模的不断提升,推动储能技术的应用,增强储能调峰的灵活性和经济性,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鼓励开展分布式及微电网储能,加快开展规模化储能,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大规模转化、网络化存储和多形态消纳。我国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走高,促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应用,加快分布式能源管理等关键技术研发,促使智能电网电源侧在中国迅速发展。

智能电网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各类发电能源,可分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两大类。其中传统能源包括火电、水电。新能源包括风电、核电、光伏等。国家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2.3.中游输变配电:推广智能巡检系统和机器人应用,实现特高压输电技术突破

突破特高压输电技术,加大智能巡检系统推广应用。特高压输电是电力“高速公路”,在大范围的能源优化配置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电力巡检场景中,由于传统人工作业普遍存在安全风险高、效率低下等缺点,巡检机器人可对电力主干网及周边情况、电力支路及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看排查。中国能建、永福股份等公司积极拓展特高压业务。亿嘉和健全巡检类产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有操作类、巡检类、消防类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巡检和智能辅助系统助力智能变电市场规模增长。智能变电环节的智能化体现在借助各类新型技术如机器人巡检等优化提升远距离输电效率。电力机器人属于检测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相融合的新型监测设备,可以实现对变电站、开闭所等场所内的电力设备进行带电监测。许继电器的变电站智能辅助系统包括变电站设备在线监测、安防等监控子系统,实现设备状态和运行环境的全面感知和智能巡视。申昊科技室外轮式巡检机器人SHIR-主要应用于变电站等室外场景。

2.4.下游用电及调度:用电环节智能终端和智能电表推动电网信息化,智能调度系统提供分析、辅助决策

智能电网产业链下游为终端用户用电环节。主要分为工业用电、商业用电和居民用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全社会用电量大幅增长。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8.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其中工业/城乡居民用电量5.5/1.2万亿千瓦时。

电网智能调度提供分析、辅助决策等,是电网运行的中枢。智能调度通过智能化的手段为调度中心各种数据流和业务需求提供全维度精益化的服务,提供智能化分析、预警、辅助决策和控制。恒华科技、金现代等公司紧抓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契机,稳步提升电网数字化转型业务,瞄准电力体制改革打通的新赛道,研发建设管理、运维等系统,同时提供调度自动化软件,开拓智慧电网市场。

3.子行业:特高压/智能运维/微电网产业链、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

3.1.特高压:新能源电场分布带来特高压需求,年国网计划开工10交3直共13条特高压线路

3.1.1.特高压具有输送容量大/传输距离远/运行效率高和输电损耗低等技术优势,分为直流输电和交流输电

特高压输电指直流电压在±kV及以上、交流电压等级在kV及以上的输电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传输距离远、运行效率高和输电损耗低等技术优势,是实现远距离电力系统互联,建成联合电力系统的物理架构基础,是目前解决我国清洁能源大规模、长距离输送的关键方法。特高压输电可以分为直流输电和交流输电两种,两者的运行逻辑并不相同:在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中,将以kV交流特高压输电为主形成特高压电网骨干网架,实现各大区电网的同步互联;±kV特高压直流输电则主要用于远距离、中间无落点、无电压支撑的大功率输电工程。

保供电是稳经济的关键,特高压电网规划及电力调度成为能源改革抓手。年至年全年社会用电量持续上升。7月14日,全国日用电量创新高,达.87亿千瓦时,比去年夏季最高值增长超过了10%。据能源局数据,年1-7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7月当月,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此外,8月14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多地高温红色预警,今夏,山东、河南、江西、广东、江苏等11个省级电网负荷创新高。在全球变暖局势及新基建绿电建设的政策号召下,国内工业及居民用电需求高企,自年至今特高压线路累计长度稳步上涨。

各省市推出特高压规划文件,强调建设跨区域特高压电网。通过调度集中在我国西北、东北及华北地区的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满足东部沿海地区强势的用电需求,实现新能源生产率提升及能源结构优化。

3.1.2.产业链与商业模式:由国网/南网等大型国资平台主导,产业链各公司参与项目竞标

中国特高压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各类原材料供应商,包括金属(铜、铝、普通钢材、取向硅钢片等)行业、绝缘材料和化工材料行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众多,议价能力较弱。特高压产业链中游是特高压项目勘测设计机构、特高压输电设备生产商、工程承包商和运维服务提供商,特高压输电设备主要可以分为特高压直流设备(换流变压器、换流阀、监控保护系统等)、特高压交流设备(特高压变压器、GIS、电抗器等)、配套器件(输送端缆架、电器检测、智能电网、绝缘器件等),行业集中度较高,行业壁垒高。

特高压产业链的下游主要为电力供应行业和终端应用行业,其中电力供应行业包括两大电网集团以及五大电力集团。终端应用行业包括各类制造业和服务企业,它们对特高压输电线路输送的电能进行消纳并承担电力成本。

3.1.3.竞争格局:勘测设计业务由中国能建/中国电建/永福股份等承接,工程施工以国家电网下属公司为主

通过近年特高压电网项目的中标情况可知,勘测设计业务主要由中国能建、中国电建等大型建筑国企下属研究院承做,国家电网、国家电投下属研究院及建筑民企永福股份也有参与;工程施工业务主要由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以及地方性的送变电工程企业承做,其中部分送变电工程企业为国家电网下属子公司。对比竞争优势,中国能建完成国内特、超高压输变电市场90%的设计业务,设计建设了中国全部在建、在运的特高压工程,并且在输变电设备研发生产方面拥有先进技术经验;中国电建在特高压工程勘测设计、施工领域具备丰富业务经验和人才储备;永福股份已全面掌握特高压设计技术,特高压、全类型电缆勘察设计综合能力位列国内第一梯队。永福股份优势项目为交流特高压,在电网设计技术中的多个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

3.1.4.发展趋势与市场空间:特高压输电符合我国能源产销分布格局,年国网计划开工10交3直共13条特高压线路

电力资源供需逆向分布,决定我国“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格局。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组织统计,我国清洁能源超过70%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电力消费超过60%分布在东部中部地区,与能源资源呈逆向分布。与此同时,东部中部地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太阳能年平均辐射强度分别相当于西部北部地区的25%和67%,可开发分布式资源有限、开发成本高。相反,西部北部地区的清洁能源开发进度快、成本较低,在输送至东部中部地区后仍具备较强竞争力。按照《中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到年西部北部地区输送至东部的落地电价为0.26~0.32元/千瓦时左右,东部中部的分布式光伏、海上风电度电成本分别为0.35元/千瓦时和0.65元/千瓦时。由此可见,跨区跨省的电力输送在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张,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的估计,年跨区跨省电力流将增大到3.6亿千瓦。

特高压输电工程成本主要可以分为站内设备、基建投资、线路和铁塔三个部分,其中基建投资成本约占40%、站内设备成本约占32%~35%、线路铁塔成本约占25%~28%。根据《中国能源报》数据,国网在年至年投资3亿元建设特高压输电工程,预计将带来亿元的基建市场和亿元至亿元的线路、铁塔建设施工市场。

3.2.输电线路智能运维:智能电网新兴细分领域,静态市场容量达-亿

3.2.1.智能运维管理领域是智能电网新兴细分行业,可降低运维人员需求并提高巡检质量和效率

智能运维管理领域是在国家智能电网建设背景下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细分行业,行业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智能电网概念涵盖了提高电网科技含量,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促进节能减排,促进新能源利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等内容。智能电网以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储能和用电的电力系统为对象,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从发电到用电所有环节信息的双向交流,系统地优化电力的生产、输送和使用。输电、变电、配电的智能运维管理领域涉及技术广泛,涵盖电力检测、网络通信、数据采集与处理、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新产品、新技术的形成、发展及迭代速度较快。

电力系统运维管理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被动”运维管理、“主动”运维管理、“状态检修”策略三个发展阶段。电力系统运维管理是实现电力安全的重要保障。电力系统运维管理是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或检测,获取设备状态信息,及时发现各种劣化过程的发展状况,并在可能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到影响正常工作前,及时进行维修、更换,从而保障电力设备安全,实现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的智能运维有助于降低运维人员需求并提高巡检质量和效率,实现坚强智能电网和电力物联网的深度融合与全面提升。传统电力运维模式主要通过人工及简单的监控设备等方式,综合运用感官以及部分配套的检测仪器对电力设备进行简单定性判断为主的检查,存在人员要求较高、巡检工作量大、监测结果难以数字化等问题,难以适应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的需求。伴随着电力系统的日益复杂,坚强智能电网与电力物联网深度融合,我国电力系统向高度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对电力运维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的智能运维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电网运行的实时感知、全息互联、自主预警、智能处置,克服了传统模式下存在的劳动强度大、主观因素多等问题,为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网提供了崭新的监测运维手段和安全保障。

3.2.2.产业链与商业模式:智能运维是在智能电网各环节的新兴细分领域产业链延伸,终端客户为各级电网公司

智能运维是在智能电网发展趋势下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的新兴细分领域产业链延伸,位于产业链中游。智能运维行业上游主要为原材料及零部件行业,下游终端客户以电网公司及发电企业为主。企业向上游供应商采购电子元器件、电池等原材料,并向下游电网公司提供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规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智能电网领域是“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重点建设领域。智能运维企业强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和在电力行业的落地应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围绕行业客户的痛点研发产品及智能化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在电力领域客户集中度较高,产品的终端客户主要为各级电网公司。目前智能化运维产品仍主要应用于电力领域,主要客户群体为主要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电力系统相关业务企业,具体而言包括各级电网公司、电网公司下属公司及其他行业、企业客户,主要采取直接销售模式,通过招投标、竞争性谈判、商务谈判等方式实现产品销售。多家智能运维公司延伸产品应用领域,主动挖掘下游客户需求,在继续深耕电力市场的基础上,向其他行业拓展,不断拓展智能运维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为客户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智能运维企业主要采用“项目订单式”的生产方式,提供涵盖输电、变电、配电等产业链环节的智能运维分析管理。由于不同客户对电力智能运维分析管理系统存在差异化需求,且受输电线路、变电站等基础设施位置、安装条件等的差异,对产品的定制化要求较高,智能运维企业以行业发展趋势及客户需求为研发导向,形成以市场和技术双轮驱动的产品开发模式,需针对不同客户实际应用场景制定差异化的系统性方案。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五大环节组成。智能运维分析管理产品差异化发展,其应用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各环节。

智能运维公司业务收入存在较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征,上半年收入较少,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收入较高。智能运维公司如智洋创新、申昊科技、亿嘉和等存在季节性波动,主要是因为电网公司及下属企业具有严格的计划采购制度,预算约束较强,电力系统的投资立项申请一般集中在每年四季度,次年年初对上一年的立项项目进行审批,合同项目的执行与实施相对集中于下半年。由于公司的人力成本、研发投入等支出在年度内发生较为均衡,从而导致公司净利润的季节性波动较明显,上半年净利润及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一般明显少于下半年。公司盈利受宏观经济情况、芯片等原材料价格及采购的影响较大。

3.2.3.竞争格局:当前行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智洋创新/信通电子等参与者以技术创新和服务竞争为主

智能运维管理是国家智能电网建设背景下快速发展的新兴细分行业,行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间以技术创新和服务竞争为主。电网客户对产品的安全可靠运行要求较高,且智能运维企业需要根据客户不同应用场景需求提出相应的系统性方案,因此对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快速响应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间以技术创新和服务竞争为主。伴随着坚强智能电网及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持续推进,行业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具备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更具竞争优势,市场份额趋于向优势企业集中。随着电网公司对电力智能运维领域的投入进一步增大,未来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行业内原有竞争对手的规模和竞争力可能不断提高,生产出更匹配客户需求的产品。此外,电力相关上市公司或其他企业可能迅速进入电力智能运维领域,抢占市场份额。

先发优势积累行业数据,技术经验构筑竞争壁垒,智能运维产品存在差异化特点和两个主要类型,两种方式相互补充而非直接竞争。输电线路智能运维管理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总体市场集中度较高。先发企业存在技术与行业经验优势。智能运维企业通过早期合作积累行业经验与相关数据,了解客户需求,持续投入研发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团队水平,围绕客户需求的不断升级和范围的不断扩大,研发出产品和解决方案,解决客户实际问题。输电线路智能运维管理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通道可视化及本体状态监测、无人机巡检及机器人巡检等方式,两种方式相互补充,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智洋创新业务主要集中于通道可视化及本体状态监测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主要与信通电子等少数行业内企业存在竞争关系,但与深圳市大疆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申昊科技、亿嘉和等企业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3.2.4.发展趋势与市场空间:国家智能电网和电力物联网战略持续推进,输电线路智能运维静态市场容量达-亿

受益于国家智能电网和电力物联网战略的推进,输电线路智能运维管理市场需求有望快速增长。国家提出“年碳达峰,年碳中和”战略发展目标,以及电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需求的进一步提升,电力能源系统各环节亟需进一步解决电力运营安全、高效等核心问题。年2月23日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推进了国企数字化转型。国家电网于年2月正式下发《输电线路通道智能监拍装置技术规范》,对该细分领域市场需求起到促进作用,推动市场增长。国家电网《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国家电网(66)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累计长度由年的88.8万千米增至年的.2万千米。南方电网《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南方电网(66)千伏及以上累计长度年末24.85万千米。

kV及以上输电线路当前整体覆盖线路较少,智能运维静态市场容量达-亿元。过去十年,中国电力投资总体呈增长态势。根据国网及南网年的社会责任报告数据,年末国网kV及以上输电线路为.2万千米,南网为24.85万千米,合计.05万千米,比年的.01万千米增长13.04万千米。按照行业经验,每台智能运维设备为到1万元,本测算中按照元。以kV输电线路杆塔间距约为米为基础,假定安装间距为~米,全国预计可安装输电可视化装置~万台(基于逐级安装),输电线路整体的智能运维静态市场容量约为-亿元,目前输电环节智能运维具有良好的市场空间。

3.3.微电网:国家发展智能微电网与大电网兼容互补,行业竞争较分散市场空间庞大

3.3.1.微电网面向终端客户统一协调分布式能源、储能,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保证供电稳定性

微电网(Micro-Grid)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微电网的提出旨在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灵活、高效应用,解决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开发和延伸微电网能够充分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是实现主动式配电网的一种有效方式,使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渡。微电网面向终端企业用户,为主干网的延伸。能统一协调分布式电源、储能、能量转换、负荷、监控和保护的企业微电网有望加快发展,微电网需要完善的运维监测系统对其进行综合管理,为企业能效管理系统提供长期需求。“双碳”发展目标下,一方面监管对企业节能降耗要求提升,对此已出台“能耗双控”政策并强力执行,同时加快推动电价市场化改革,让电力回归商品属性,电价上涨致企业能耗精细化管控动力提升,带动企业能效管理系统市场发展;另一方面,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能统一协调分布式电源、储能、能量转换、负荷、监控和保护的企业微电网有望加快发展,微电网需要完善的运维监测系统对其进行综合管理,为企业能效管理系统提供长期需求。

3.3.2.产业链与商业模式:上游原料/施工/设计电力供应企业、中游发电/供电/储能系统、下游公共机构等

微电网不仅可以以独立运行的方式协调内部分布式能源,还可以以联网的方式参与电力市场解决富裕用电。微电网具备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分布式能源使用效率、保持供电稳定性与安全性等重要作用,可以应对停电等极端情况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降低风险。同时,其在用户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个性化、差异化的用电需求。按照运行方式可以分为独立型微电网和联网型微电网,联网运行能够实现微电源的最大功率控制,更加适合资源的有效利用。独立型微电网指的是利用自身的分布式电源,形成“自发自用”的独立运行方式。主要适用于边远地区及电网难以覆盖的区域。此种运行方式需要因地制宜考虑当地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条件。联网型微电网指的是与外部电网形成互通模式,形成“自发自用、外网取电、余电上网”的运行方式。在联网状态下,可以实现与外部网络的双向交换,满足不同用户的用电需求。

从产业链看,主要包括上游的原料、设备、设计施工与电力供应企业;中游为微电网的发电、供电、储能系统;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校园与公共机构(占比约45%)、社区(占比约21%)、工商业区(占比约17%)、军队和孤岛区域等。微电网行业主要涉及三大核心技术:并网技术、储能技术、调度技术。并网技术主要应用于并网运行过程中,相关的电力设备尤其是逆变器尤为重要。储能技术则是保持电网稳定性的重要基础,受益于电化学储能的快速发展,该项技术得到有力提升。调度技术则指的是通过多种电力技术的整合实现整体电力设备和设施的调度。

3.3.3.竞争格局:行业较分散,国企/海外巨头/民营企业为主要参与者

由于我国微电网行业发展仍处于示范和试点阶段,因此行业集中度较为分散。从行业竞争格局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的企业。第一类是国家队成员,主要服务于国网/主干网,客户资源丰富,具备较强的研发和资金实力,合同确定性强但议价能力弱,但此类企业数量较少;第二类是如施耐德等海外巨头公司,这一类公司发展起步早、产品综合技术能力强,具备较强的品牌价值和溢价能力,但产品服务成本及售价较高。第三类是民营中小企业,这一类企业品牌知名度低,产品定制能力较弱,相比于海外巨头和国家队在技术层面整体实力偏弱。但部分龙头受益于灵活的经营和响应机制,可以在行业内获得较快发展。

3.3.4.发展趋势与市场空间:-年间全球微电网复合增速约12%,市场规模庞大需求多样

-年间全球微电网复合增速约12%,企业微电网市场规模庞大,具备需求多样的特点。1)根据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Research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微电网市场正快速成长,预计将从年的.2亿美元成长到年约亿美元,-年间的复合年成长率(CAGR)为11.97%。2)市场对终端感知设备、数据传输网关以及配套的数据服务云平台需求较大,企业围绕用户需求为用户搭建能效系统、安全用电系统和环保用电监控系统,提供全方位的智慧用电数据服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终端感知设备、数据传输和数据获取方式都得到很快发展,行业应用也在向更多新的领域延伸,包括环保、消防等。注入数字技术的能效管理系统将逐渐成为企业综合管理微电网的必需品,保障企业在统筹用电的同时节能用电,保障微电网系统平稳运行。目前我国微电网行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微电网的认识仍然不统一,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此外,由于微电网建设前期投资成本较高,尤其是储能系统、监控系统等,加上后期需要配备相应的运维人员,因此整体行业投资运维成本较高,而且项目投资回收期长。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需要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储能行业的加速发展以及政策支持力度的提升,微电网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

4.智能电网策略选股

4.1.策略选股:从竞争优势、业绩与估值对比

(一)竞争优势

中国电建:全球最大新能源EPC助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置入优质电网辅业具备产业链一体化竞争优势。1)抽水蓄能参与国内约90%以上建设,水电国内大型项目规划设计约80%/施工约65%、全球约50%,国内大型项目风电/光伏设计约65%、新能源EPC全球第一。旗下水规总院等参与了《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2)置入电建集团电网辅业资产(20年权益净利润18亿)。超前研判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及电网增量市场,适时布局售配电/智能电网/微网以及综合能源服务。中国能建加快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在建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达万千瓦,十四五或规划20GW。(1)加快全面创新驱动转型,在高空风电、氢能、储能、地热等领域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产业链一体化转型,有效整合轨道交通、氢能等产业。(2)在水电工程领域施工市场份额超过30%(大型水电超过50%),承担国内已投运核电90%以上常规岛勘察设计、66%以上常规岛工程建设和几乎所有大型清洁能源输电通道工程的勘察设计任务。(3)勘察设计和施工的新能源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分别超过1.7亿千瓦、1.1亿千瓦,在建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达万千瓦,十四五或规划20GW。

(二)财务数据与估值对比

从财务数据看,Q2净利润增速中国电建34%,永福股份%,安科瑞2%明显提速,年内业绩有望超预期。首先,从净利润规模看,年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分别为86亿、65亿,而安科瑞、智洋创新、苏文电能、永福股份分别为1.70亿、0.70亿、3.01亿、1.81亿。其次从经营性净现金流看,年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分别为亿、88亿,而安科瑞、智洋创新、苏文电能、永福股份分别为1.12亿、-0.51亿、0.47亿、0.41亿。最后,从负债率看,年中国电建、中国能建负债率分别为75%、72%,而安科瑞、智洋创新、苏文电能、永福股份分别为31%、35%、40%、61%。从估值PE看,中国电建/中国能建/永福股份中国电建10倍/中国能建12倍,而电网公司约25倍PE(国电南瑞26/许继电气23),电力运营企业平均23倍PE(三峡能源21/龙源电力24/华能国际32倍)。安科瑞26倍PE、智阳创新21倍、苏文电能20倍、永福股份60倍,储能公司平均PE68倍。

4.2.中国电建:积极参与智慧电网建设,加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作为全球清洁低碳能源、水资源与环境建设领域的引领者,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骨干力量,公司具有“大土木、大建筑”的横向宽领域产业优势。公司战略转型加快推进,战略重心和资源配置进一步向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三大核心主业集中,加快推动三大核心主业的融合发展,以水美城,以能绿城,为“双碳”目标提供电建方案,是能源电力建设领域的“大国重器”,全球清洁可再生能源建设领域的引领者,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战略支撑力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多能互补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电建是中国水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和享誉国际的第一品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技术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公司充分发挥“投建营”一体化优势,聚焦“水、能、砂、城、数”五个领域,发挥专业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标准建设、统筹资源配置、狠抓工作落实,以实际行动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建拥有完整的水电、火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运营核心技术体系,拥有代表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水电领域完备的技术服务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国际领先的水利电力工程勘测设计和建设能力,是全球水电、风电建设的领导者,清洁可再生能源行业领军地位日益巩固。公司具有抽水蓄能电站的规划、勘测设计、工程建造的核心技术能力,形成了完善的抽水蓄能技术标准。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全面建设数字电建,为新业务、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拓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公司具备投资融资、规划设计、施工承包、运营管理和装备制造全产业链优势和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能力,重点强化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城市区域性综合开发和现代交通等四大主业产业链,在产业链一体化的基础上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升级,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打造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现代化产业链。“聚焦水能砂城数,集成投建营”是公司重点发展导向,水能砂城数融合发展是公司区别于其他建筑央企的独特优势,结构调整和投建营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

积极参与智慧电网建设,加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公司将积极抢抓集中式新能源、抽水蓄能EPC总承包高质量订单。超前研判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以及电网行业改革带来的增量市场,适时布局售配电、智能电网、微网以及综合能源服务。积极研究布局储能、地热等新兴业务,跟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