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表外表里周霄张冉冉赫晋一
编辑
付晓玲慕沐曹宾玲
今年3月底,阿里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并着重强调:分拆的业务集团和公司“单独面对资本市场,成熟一个,上市一个。”
接着两个月不到,就有了眉目。据Q1财报:阿里云将完全分拆独立上市;盒马、菜鸟启动上市计划,将分别在未来6-12个月内、12-18个月内完成;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启动外部融资,六大业务集团正式成立董事会。
进展之神速,让市场为之一振。
毕竟之前的阿里,淘宝天猫等现金牛忙于“养家”,菜鸟、阿里云也要给其他业务输血。内部甚至有声音认为,业务之间的这种血缘关系,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彼此,导致价值被低估。
而一般来说,多业务的融资上市,往往可以助力母公司的价值修复。
华尔街分析师就指出,若考虑即将融资上市业务的估值,阿里的价值几乎是目前价格的三倍。
但融资上市显然不是阿里如此大刀阔斧改革的目的。张勇在启动阿里改革之初说过,希望能解决一代又一代阿里人“为谁而战”的问题。这次也进一步释放信号:各个赛道的业务商业模式、客户特征和发展阶段不同,越独立,发展越迅速。
如今资本市场对阿里价值重估的预期已经拉满,那么疫情解封后的第一季度,阿里给出的业绩答卷究竟如何?6+N独立上市又能从中看出什么前景?我们结合财报本身,进行详细探究。
一、大环境向好,业务“苦尽甘来”去年年底阿里的组织架构调整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当属张勇兼任阿里云智能总裁。此次董事会名单公布,张勇更是亲自挂帅阿里云智能的董事长兼CEO。
优先级一升再升的背后,是云计算行业的风云再起。
过去两年,受主要客户结构转移影响,叠加疫情抑制,市场对国内云业务的预期一度“幻灭”。直到ChatGPT的横空出世,AI技术对基础算力的需求大爆发,超出了以往的芯片和架构所能承受的范畴,为云厂商们送来了新一轮周期机遇。
可以看到,云计算厂商已经开始“摩拳擦掌”。
备注:ChatGPT所搭载的模型(GPT3.5),从GPT1迭代到GPT3,预训练数据量从5GB激增到5TB,增长幅度接近千倍。
且不仅是基础算力,各互联网企业接入大模型——如ChatGPT(OpnAI)、PaLM(谷歌)、通义千问(阿里)、文言一心(百度),对云计算需求也会提升。
甚至,面对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