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发展再添新蓝图。8月25日,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布《“十四五”时期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构建高端临空产业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布局建设35个重量级项目,总投资亿元。同时,整理可利用土地亩、楼宇资源万平方米,为产业扩容升级提供空间。在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的同时,首都临空经济区对“两区”建设乃至整个北京发展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口岸进出口额力争突破万亿
在当天的中国临空经济创新发展国际论坛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全球招商推介会上,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制定《规划》的考虑,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抢抓新的发展机遇,写好临空经济大文章,持续激发新城发展动力源,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研究制定了《规划》。
《规划》明确,首都临空经济区将打造形成“一港,即首都机场空港;一带,即温榆河生态带;三组团,即综保区组团、空港组团、国门组团”的空间结构,总面积.7平方公里,以首都机场为中心,涵盖首都国际机场、天竺综保区、北京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新国际展览中心等功能区域。
同时,《规划》明确经济区产业功能布局是:“一生态圈、七功能区”,即涵盖第一国门临空产业生态圈和综保区组团布局航空物流枢纽区和国际服务贸易区、空港组团布局产融创新复合区、国际商务会展区和航空资源集聚区、国门组团布局临空国际消费区和国际科技合作区共七大功能区的经济区产业功能布局。
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规划》画出了未来的四大愿景蓝图:助力首都机场作为国内建设“四型机场”标杆,迈入“世界一流大型国际枢纽机场”行列,口岸进出口额力争突破1万亿元;打造以航空服务业为核心,跨境贸易、科技服务和商务会展共同发力的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占比进一步提高;全面扩大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区域综合承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打造生态智慧一体的国际化空港城。
“打造出‘世界一流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品牌后,会带来世界级开放的红利,也会产生产业集群效应,其产业生态链红利也会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如是评价道。
35个项目总投资亿元
蓝图已经画好,而在如何实现上,《规划》也提出了四方面重点举措,即建设世界一流国际航空枢纽、构建高端临空产业体系、打造“政策制度创新+产业扶持政策+特色平台支撑”联动的政策体系和全面启动生态智慧国际空港城建设。
“在构建高端临空产业体系上,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将围绕主导产业,布局建设35个重量级项目,总投资亿元;整理可利用土地亩、楼宇资源万平米,为产业扩容升级提供空间;制定完善临空经济示范区综合性产业促进政策,全面加快首都机场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临空经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35个重点项目具体如何暂未对外公布,不过从《规划》中强调的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中可窥见一二。“《规划》提出的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聚焦航空服务、跨境贸易、科技服务、商务会展,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对这些产业的赋能会十分明显。”洪涛解释道,在当天的推介会上,包括国际航空协会北京办事处、强生制药、中航油、中航材、工银金租等26个重大项目也正式签约落户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签约项目涉及资金总额超亿元。
在联动的政策体系上,临空经济区相关负责人则指出,首都临空经济区将利用RCEP实施契机,在航材共享、飞机维修、保税展示、汽车平行进口等领域创新试点,完善特色口岸便利化措施,促进首都机场临空经济高水平开放。
未来,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将充分借助世界级航空枢纽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便捷高效的物流运行体系。
四大千亿产业集群蓄势
正如临空经济区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所说,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作为世界级航空枢纽所在地,其对“两区”乃至北京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首先,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可以带动相关的一系列产业,如依托于相关的货物、贸易、人才的流动可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其次,跨境贸易可以发展跨境金融和科技数字金融等,从而充分发挥北京金融管理中心的作用。最后,北京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临港经济带可以拉动文旅、度假、康养等消费活动。”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解释了《规划》对北京相关产业的支撑作用。
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也会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从而产生集聚效应。“从成本上看,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尤其是天竺综合保税区,无论是在财政、税收还是海关等都具有一定优势。从产业集群来看,资源聚集和产业集聚后能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从市场看,入驻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的企业不仅拥有京津冀协同的大市场,依托当地优异的航空枢纽作用还可将市场向全国延展。”王鹏解释道。
截至目前,首都国际机场所在地的顺义区已吸引了1.2万余家中外企业入驻,聚集了世界强投资项目近90个,总部型企业70余家,外资企业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家。在航空枢纽建设、高端临空产业集聚、港产城融合发展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航空业直接关联企业数量占北京地区航空企业总数的2/3。航空资源和航空企业总部集聚度全国领先,多年来税收总收入、劳均产出率位居全国前列。
北京商报记者陶凤陆珊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