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战略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经营过程中可选的一种重要战略,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国际商务理论和国际市场营销理论。
(1)国际商务理论关于“本土化”。国际商务理论是从国际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战略选择角度探讨本土战略,认为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中面对高低不同的成本降低压力和本地化响应差异压力,有四种可供选择的跨国经营的战略:全球战略、跨国战略、多国化战略和国内复制战略。
其中,多国化战略又称本土化战略,它表现为跨国企业根据不同国家的特殊性满足不同地区当地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国际商务理论认为,本土化战略重点在于通过按需定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迎合不同国家市场的品味和偏好来提高盈利能力。本土化战略适合于降低成本压力很小而区域市场差异非常大的外部环境,此时选择这种以牺牲全球化效率为代价的战略非常有效。
(2)国际市场营销理论关于"本土化”。国际市场营销理论在探讨国际市场的产品策略时提岀“国际产品的适应与调整",将产品标准化与产品本土化两种战略分开论述,产品本土化系指企业向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以适应不同国家或地区市场的特殊需求;
并指出这种战略对企业有如下三方面的能力要求:要求企业有很高的市场调研能力;要求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跟上;生产成本及营销费用高于标准化产品,管理难度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市场营销学仅在产品层面中提到了产品本土化,而在分销、促销、价格上没有进一步的详细提出本土化,但是国际市场营销学为本土化战略的构造提出了一个4P(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的框架。
“广播电视产业本土化战略”定义提出。国际商务学和国际营销理论均强调“本土化”为面向不同国家提供差异的产品和服务,具体到广播电视产品,由于其为传递文化的产品,而各国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差异大决定其对广播电视内容的品味和偏好差异很大,所以本土化策略是广播电视产业国际化经营中的一个重要战略。
国际商务理论中认为“本土化战略”是应对低成本压力策略和高本地化需求响应压力的战略,强调了外部环境的影响,这种观点是建立在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消费者认知价值更高的产品从而能够像消费者索取更高价格来抵补较高成本的经济事实。
但考虑到广播电视产业产品和服务的双重客户属性,广播电视产品和服务一般是免费进入到观众或者收取少量的订阅费,因此它无法直接向观众收取高价来抵补本土化打造所产生的高成本,所以广播电视产品和服务要索取高价格必须通过提高节目收视率从而向广告商索取更高的广告费用来获得。由于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竞争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鉴于此,认为,广播电视产业的本土化战略也必须注重成本属性。
国际市场营销理论中提岀了本土化战略元素应该渗透于营销组合4P元素(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四方面,但是考虑到广播电视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在定价策略上广播电视公司不能面对观众自由控制价格,在促销上广播电视产品本身就是一种促销媒介,因此,定价将不是本土化策略的探讨重点,而广播电视产品的促销将更加类似于一种本国知识对外的输入,并从实施企业能力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于广播电视产业本土化战略定义,学者基本无给岀,唯一代表的定义是Esselink研究给出的本土化定义。该定义强调了广播电视产业本土化特点在于产品从语言、技术和文化三方面对使用和销售该产品的目标市场服务。广播电视产品从语言的适应意味着内容上翻译或标题的使用、从文化的适应意味着节目内容的适应和节目编排格式的适应,从技术适应意味着节目的技术格式和播放标准、播放平台符合东道国规定。
按照该定义,结合国际商务理论的环境压力适应思路和国际市场营销学的企业能力思路,认为,广播电视产业本土化战略系指广播电视企业根据自己的核心能力(市场调研、研发能力、生产控制、管理能力)的大小,按照目标国环境的差异程度,从语言、技术和文化等各层次提供不同程度符合目标市场消费者需求的电视产品或服务。
该定义吸纳了Esselink,的观点,强调广播电视产业从语言、技术和文化对所进入目标市场的适应,因此不同于传统4P领域适应,它指出本土化应该体现为三个方面:语言本土化、技术本土化、文化本土化。
对照广播电视产业垂直产业链关系其中,语言本土化和文化本土化属于内容本土化,实则涉及的是节目制作和节目编排环节。技术本土化实则解决的是分销本土化,它包括发射、落地和传送三大发行环节。
战略类型划分。关于本土化战略类型划分,目前国际商业理论研究中还缺乏相关探讨。
(1)节目提供本土化类型划分。考虑到广播电视节目具有双重客户性,广播电视企业除了提供节目外还提供广告播放时段,因而,节目的本土化应包括广播电视企业的节目制作、发行、广告播放针对对象的本土化。同时,其本土化程度各有高低,借鉴JeanK.Chalaby的研究,内容本土化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当地广告时间段引入、当地语言字幕标题或配音、本土化节目创作。
(2)节目分销渠道本土化战略类型划分。从节目流动环节参与主体分析,它涉及到广播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和广播电视网(台)。由于广播电视产品和服务的公共产品性质,因此各国都会对广播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和广播电视网(台)制定关于技术和竞争政策等相关管制,这也决定了广播电视节目要在外国市场实现价值最大化,必须在分销渠道上进行本土化强制性适应,适应目标国市场的行业管制和技术标准。
按照节目信号覆],它以泛欧电视台为研究对象,认为电视台在泛欧地区的本土化战略可以分成当地广告窗口、当地配音或字幕、本土化节目创作三种。其中本土化节目创作是节目策略中最高本土化形式,它表现为节目播放中插入专门为当地量身打造的节目,以迎合当地需求,本土化节目创作发展到最高程度,还表现为针对当地需求专门设置当地频道,并配有完全根植于当地的运营和制作设施。
JeanK.Chalaby按照本土化水平高低所提出的本土化战略三类型观点对研究具有借鉴意义,但是由于它的研究对象为泛欧电视台,相对关于“广播电视产业”的本土化而言,仅以电视台为研究对象涉及面较窄;同时,欧洲经济一体化使得泛欧地区内部的电视管制弱,所以均说明对该种分类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迈克尔波特认为,作为一个价值链的企业,它的活动包括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其中,企业的主要活动包括产品的设计、制造、投放、营销及其维护和售后服务。企业的辅助活动包括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和物流。按照该理论,结合KunalJindal研究J给岀一个大型广播电视企业集团的全部价值链活动,一个大型广播电视企业集团的价值链活动实则也代表了广播电视产业的全部价值链活动。
该图说明,广播电视企业价值链主要活动为节目提供和节目由企业传送到消费者,其中节目提供涵盖节目制作和编排环节,而节目传送到消费者实则涵盖了发射、接收(落地)和传送三个环节。针对广播电视产品技术形态流动的特殊性,分销渠道即节目传送到消费者实则涵盖了发射、接收(落地)和传送三个环节,因此节目播送本土化实则为分销渠道本土化。
因此,围绕价值链主要活动,本土化包括节目提供的本土化和节目分销的本土化。对于广播电视企业价值链的辅助活动,除了传统的辅助活动外,认为,要克服进入东道国市场障碍,还必须加大对本国制作节目的相关知识的要素投入,因此,辅助活动环节的本土化战略体现为人员结构本土化、管理模式本土化和扩大消费者认知,而扩大消费者认知类似于传统产品销售中的促销。
结语
覆盖落地和传送环节的一体化或分离,本土化可以分成三种适应类型:企业独立在国外建立覆盖区并落地和传送节目;企业独立承担在外国市场的覆盖,但落地和传送由国外广播电视网承担;企业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落地和传送均由国外广播电视网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