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1/3。该“意见”明确,职业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为了稳定生源,“意见”专门在职校招生方面提出改革举措,其中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同批次并行招生。
一边是家长担忧,一边是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如何从尴尬的困境中突围?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职高+留学”等新型升学模式正在升温。国际化职业教育是否会成为一片新蓝海?
01职业教育国际化历史悠久却鲜为人知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种类型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以及短期技术班层出不穷,极大满足了国家建设的用工需求。然而到了90年代末,市场经济逐渐繁荣,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环境趋紧,高等扩招,中等职业教育日渐落魄。
就业压力让当地诸多老牌职业学校陷入生存困境。毕业于当地交通系统职业技术学校汽修专业的80后鞍山人张汉回忆,他们职校的校长去德国考察时找到了一个和留学、劳务中介合作,引入德国高等技术学院项目的机会,学生自愿报名,职校生上学期间通过德语补习并拿到职高毕业证后,申请去德国深造汽车专业。
当时参加德国项目的有10余人,包括张汉和同班同学陈辉。他们先是花了元在学校上了一学年的德语课,陈辉顺利考下德语初级水平证书。年初,陈辉拿着来之不易的德国留学签证踏出国门。在德国一所公立的汽车技术学院学习两年后,统一去往德国一知名品牌汽车厂在波兰的分厂工作。正是在波兰工作期间,陈辉结实了现在的妻子,一位俄罗斯姑娘,他目前定居俄罗斯,在中国国产汽车驻彼得堡的4S店担任技师。张汉则由于当时没能顺利通过德语考试,错失了出国深造的机会。
另辟蹊径,中职生逆袭。类似这样海外升学的项目在当下的职业学校已屡见不鲜,从早期和留学中介合作,到现在学校直接和海外职校建立合作,职教的海外升学之路越来越规范,且形式多样,种类丰富。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劳汉生告诉顶思,年之前,广东、浙江、江苏、福建、云南等地的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已经十分活跃,主要通过项目制的方式助推学生“走出去”。
以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有3+0项目,和澳大利亚、韩国等职业学校合作举办过国际商务等专业,在国内求学3年,拿海外文凭;也有2+1项目,2年在国内学习,1年在海外交换;还有3+1/3+2项目,在国内念专科,然后1-2年去国外读书拿到本科甚至研究生;或利用寒暑假在海外游学1-3个月,学生可以在游学期间拿到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比如国际美容师资格证。
顶思了解到,一些传统的国际化学校也加入了职业教育大潮。上海浦东万科国际高中在今年7月宣布国际文凭组织(IBO)职业教育项目(IBCP)官方认证授权,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所同时开设国际文凭组织大学预科项目IBDP和职业教育项目IBCP项目的非外籍学校。
该校执行校长尹丹介绍,IBCP项目以培养专才为目标,学生在高中阶段提前锁定专业方向和职业发展路径。目前学校开设了艺术和商科两个方向的职业教育项目。在学术要求上,IBCP低于IBDP,学生只需修2门IBDP课程,剩余时间围绕专业课学习和实践。拿到IBCP文凭后,学生即可申请海外大学,目前国际上有余所大学认可IBCP的文凭。
02职业教育国际化≠职高+留学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其中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但当前职业教育的声誉与普通教育还是有相当差距,很多人对职业教育的认知还停留在分数不够上不了普高的中职生,毕业后进厂当“厂妹”,没有太多升学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机会。“这种社会认知偏差需要时间去改变,最主要的是改变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所谓内提质量,外树形象,质量提升了,形象也就树立起来了。”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新职业教育中心主任陈健指出关键问题。
职业教育包括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及以上办学层次,涵盖了基础到高等教育的各层次。目前,国家通过推动“职教高考”等方式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学历上升通道和纵向贯通。从上升通道看,当前职教中外合作项目已经实现了学历贯通,助推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如果能走出去,就业不是任何问题,往往是去哪个国家读书就在那个国家就业,比如在德国和澳大利亚做护理,很多国家护理人才奇缺,厨师、家政工资都比国内高。”劳汉生介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提到,学生因为属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去国外的薪资水平一般属于那个国家中等偏上的水平。
陈健认为,国际化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但职业教育国际化不仅局限于海外升学、有国际经历、国际视野,这只是国际化的一部分。真正的国际化是“国际化理念”,是国际认可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世界通用的教育标准,结合各国特有的经济、社会制度、文化实现本土化的落地。
比如在加拿大,很多拿到本科甚至硕士学位的成年人会再次回到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掌握市场需要的技能从而获得就业机会,这在国外很常见,但在国内可能很难想象。再比如,职业教育不是以“升学”为最终目的,而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