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开放“风口”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全球贸易伙伴基本覆盖世界全部经济实体
青岛铺展“买全球卖全球”新通道
丝绸之路原本就是一条贸易之路。要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贸易是重中之重。青岛以商品为媒,以需求为导向, 输出拥有比较优势的“青岛制造”,主动进口稀缺和急需的资源能源类商品,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青岛积极培植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业态,突破传统贸易模式的束缚,加快由传统贸易向现代贸易转型步伐。
△壮观的青岛港前湾港港区。
眼下,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今年前7个月,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亿元,增速高达33.9%,比全市整体水平足足高出16.9个百分点,高增速可窥见“一带一路”强大的增长后劲。海量商品链接的是青岛不断扩大的“贸易朋友圈”。截至目前,青岛全球贸易伙伴已经达到个,几乎覆盖了世界全部经济实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基本纳入青岛贸易网络,一个全新的贸易格局正在形成。
叩开“机遇之门”
“一带一路”是一道前所未有的机遇之门,品质过硬的商品无疑是 的“敲门砖”。
7月17日,由中车四方股份生产的9列共90辆新型内燃动车组在青岛港通关装船,海运至斯里兰卡。这批列车是为斯里兰卡“量身定制”,能够耐受当地高温多雨、潮湿、盐度大的极端运行环境。为适应当地复杂路况,列车还增强了小曲线和长大坡道的通行能力。这些“青岛造”列车将成为斯里兰卡这个拥有“世界最美火车线”国家的一道靓丽风景。
自此,中车四方股份已累计向斯里兰卡出口4批次共52列、辆内燃动车组,毫无争议地成为斯里兰卡 的铁路客运装备供应商。斯里兰卡只是中车四方股份编织的“一带一路”营销网络的一个节点。这个庞大的网络正从东南亚,向欧洲、非洲不断延伸。今年上半年,中车四方股份出口7.1亿元,增幅高达.9%。
青岛制造不断开疆拓土,布局“一带一路”,加速融入全球价值链,家电、轮船、高铁、纺织服装、轮胎已经成为响彻海外市场、深受“一带一路”沿线市场青睐的青岛制造名片。
贸易摩擦为全球贸易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诸多不确定性。轮胎行业是贸易摩擦的“重灾区”,由于对中国出口轮胎征收高额反倾销反补贴税,美国市场基本对中国轮胎企业“关上了大门”。当然,一扇门关上的同时,一定会有一扇窗打开。这一扇窗正是“一带一路”。
深耕海外轮胎市场的双星集团,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开发力度,对产品结构进行针对性调整,增加了深受中东和东南亚市场欢迎的拥有防火功能载重卡客车胎产品,开发了针对欧洲市场的耐撞防刺扎轿车胎产品。这样一来,在美国市场出口低迷的不利局面下,双星集团出口业务不仅没有出现“断崖式下跌”,反而实现了逆势增长——上半年,轮胎出口额8.4亿元,增速高达62.7%,硬是在不可能中创造了可能。
青岛企业“另辟蹊径”,为全市“稳外贸”立下汗马功劳。青岛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总额.4亿元,同比增长25%,这一增速高于全市整体出口增速14个百分点。在青岛企业的深耕下,“一带一路”这个昔日的“小众市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主流市场”。今年前7个月,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亿元,占全市的比重已经超过四分之一。
国际贸易不是“零和游戏”。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进出口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合作再次成为佐证。要看到,无论是先天禀赋,还是后天发展,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都有极强的互补性,有着合作的先天基础。青岛海关在对近五年的外贸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商品主要是机电、农产品、钢材、纺织、橡胶轮胎等,进口商品主要是原油、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差异性显著,互补性很强。
大量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极大地满足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产与生活所需,而资源、能源型商品的进口,则为青岛经济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双方各取所需,各得其所。这种互利共赢的贸易局面显然是各方所期盼的,也是可持续的。以今年前7个月为例,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速为25%,而进口增速高达47.4%,比出口增速足足高出22.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青岛制造在“一带一路”沿线颇受青睐,而青岛对“一带一路”商品的需求也在不断释放。
相向而行,“一带一路”这条贸易大道必然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平坦。
唤醒“沉睡的商机”
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为沿线国家与民族带来了希望与机会。如今,“一带一路”开启了全新的机遇期,沿线“沉睡的商机”被一个个唤醒,互利共赢的局面已经到来。
俄罗斯网红冰激凌、斯里兰卡红茶、阿塞拜疆的果酱、巴基斯坦的玉石、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充满丝路风情的异域商品跨越千里,来到青岛市民家门口。8月中旬,一场以“一带一路”国家进口商品为主角的展会在青岛落幕。这场原定5天的展会应参展商和市民要求延期2天,累计接待观众35.8万人次,现场零售成交额万元,意向订单成交额万元。
看似寻常的一场展会,“叫好又叫座”的背后是“一带一路”的巨大号召力。“去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让我们熟知了青岛,获悉今年搞‘一带一路’国家进口商品展,我就毫不犹豫地来啦!”来自津巴布韦的小伙李宝说。泰国展商李女士异常欣喜:“此次展会效果很棒,售出了商品,还找到了合作伙伴,真是不虚此行。‘一带一路’让我们和青岛、中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搭台好唱戏。今年5月24日,首届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青岛论坛暨上合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在胶州举行。短短三天,5万多市民入场参观,零售成交额达万元,专业洽谈采购达成交易额在1.53亿元以上。俄罗斯ForwardTrade公司的销售经理哈基姆所在公司带来了三大类15种食品参展,包括咖啡、饼干、松露糖等俄罗斯特色商品。“我们希望借助这个高水准的平台推介自己的企业和产品,以便打开中国北方市场。”哈基姆说。
生产的不均衡与信息的不对称是贸易形成的逻辑起点。如同多年前一样,如果没有对信息鸿沟的消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质特色商品也许永远到不了中国,到不了青岛。如今,一些原本“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商品正在成为“网红”,为越来越多消费者所青睐,这些商品被卷入国际贸易的汪洋,成为全球性商品。而机会,就在流动与交换之间产生。
在观察力敏锐的企业看来,“一带一路”遍地是机会。难怪一向专注于工程承包、地产开发的青建集团也“禁不住诱惑”,玩起了“跨界”。青建集团深耕“一带一路”30多年,要论对“一带一路”的了解,在青岛企业、甚至中国企业群体中,很少有出其右者。
数十年积淀形成的跨国发展经验与庞大海外网络,让青建集团顺理成章地成为渠道资源整合者。目前,一个叫作“青建+”的全新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开花结果。在引进来的维度上,青建集团积极从欧洲、非洲、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家进口红酒、蜂蜜、橄榄油、保健品、小家电等特色商品,通过店面直营、网上商城、渠道分销等营销方式推广,已在全国开设十余家加盟店。在走出去的维度上,青建集团加强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抱团开拓国际市场,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资金平台、贸易平台和对外承包平台。截至目前,“青建+”模式共计为家企业提供各类服务,带动多家中小企业顺利“走出去”,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为深挖“一带一路”商机,青岛正在筹办“一带一路”世界贸易大会,以期吸引集聚海量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匹配更多供求,碰撞更多商机。
显而易见的是,在这一场场贸易盛宴中,青岛扮演的角色是“商品提供商”,更是“资源整合者”。而后者正是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应有之义。可以想见的是,贸易搞好了,国际合作新平台就有了深深的根基,平台打造好了,青岛就能够在中国开放发展格局中扮演应有角色。
探索“国际贸易2.0版”
现代贸易,是上合示范区建设需要拓展的领域之一。在贸易前加上“现代”这一关键词,就是为了与传统贸易“划清界限”,就是希望青岛在现代贸易发展上先行先试,走在前列。
新生事物的诞生需要适宜的土壤。青岛,显然有这样的土壤。青岛对现代贸易的探索与实践已有时日。
早在年,青岛就出台《青岛市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纲要(-年)》,力促传统对外贸易向现代国际贸易转变。年,青岛印发实施《关于建立现代国际贸易运行体系的意见》,建立货物进出口额、服务进出口额和境外投资贸易营销额“三位一体”的现代国际贸易运行体系。此举推动了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双向投资互动协调,集聚催生了新的动能转换增长力。
现代贸易的诸多特征已经在青岛颇具代表性。“让外贸不再难做”“一个人也能搞外贸”……集诸多优势于一身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就是现代贸易的产物。在青岛,这一贸易业态正在快乐生长,惠及广大中小外贸企业。
新华锦国际商务集团是青岛最早成立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其建立了国际贸易服务平台、融资担保平台、公共物流平台等12大支持平台。目前,通过该平台的“孵化”,有近家小微外贸企业年出口额由5万-10万美元,跃升至“百万美元级”,部分企业已能脱离平 立操作业务,实现“单飞”。平台成就了企业,企业也反哺平台。今年上半年,新华锦国际商务集团出口实现12.7亿元,逆势增长42%。
眼下,跨境电商正在深刻改变着国际贸易的面貌。青岛以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为牵引,顺势而为打造外贸新平台,蓄积外贸新动能。
“以前我们做外贸要满世界找订单,现在有了跨境电商平台,我们只要做好产品,足不出户就可以‘卖全球’。”这就是青岛创新打造的“跨境电商+大外贸”服务平台。今年以来,青岛加快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在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全面开展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吸引华润电商、唯品会、网易考拉等知名电商平台落户。
“借助‘线上+线下、境内+境外、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上半年我们帮助1.2万多家中小微外贸企业实现外贸出口增长35%,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械产品、家具、纺织品以及户外用品出口增长22%。”青岛新华锦信贸环球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方义说。
在强大的贸易需求刺激下,海外仓这一新业态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目前,青岛有22家企业在海外设立36个公共海外仓,仓储总面积15.99万平方米,服务青岛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家,主要布局在美国、日韩、东南亚及非洲等18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公共海外仓体系,“一带一路”沿线也多有布局。
相较于传统物流模式,使用海外仓服务的青岛企业平均可降低国际物流成本35%,在美国西海岸、日本、英国、德国等目标市场可实现跨境电商商品“当日达”。青岛企业海外仓网络的构建,有效拉动对美国、日韩、东南亚等国家跨境电商商品的进出口规模,对‘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形成“线上+线下”立体之势,完善了青岛既有的贸易格局。
迈上现代贸易之路的青岛,正在发起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作战,全力打好提升贸易集聚能力硬仗,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建设贸易载体、打造平台、引进培育主体、发展新业态、改善环境,增强贸易集聚辐射能力,全力打造国际贸易中心。
当“一带一路”遇上“更好的青岛”,双方必将碰撞出更加灿烂的合作火花,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瑰丽未来。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首席记者沈俊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