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逆天改命的打工人,都被这个一次几千块的

当代打工人有一个小众轻奢爱好:报考各种考试然后裸考。如果你以为“不就是考证吗,有什么好奢的?”,那你就错了,大错特错。打工人们痴迷的考证,往往成本高,动辄就需要大几千,不管考上考不上,都可以作为低调的炫富道具出现在与朋友的对话里。“最近干嘛呢?”“没干嘛,花考了个健康管理师。”能拿去考证,代表着一定的经济实力;考了个不明觉厉的证,代表着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而且考证很可能还会消费上瘾,报了名但没空学,裸考后再报再裸,成了一场场奢侈的考证战。25岁的体制内咸鱼原夕告诉我,自己一大爱好就是考证,这些年总共考了十来个,什么方向的都有,比如BEC高级(剑桥商务英语)、教师资格证、汉语国际教师资格证、茶艺师、剑桥TKT、生涯规划师证、家庭教育指导师、翻译资格证、广东省心理健康C证、PM+,MOC证书……以及报了名还没去的营养师。我在被小小震撼的同时,开始认真思考——这届打工人,怎么开始把考证当轻奢爱好?打工人的轻奢消费:考个证玩玩儿提到轻奢,过去可能脑海里会浮现一个背着Coach包包,戴着apm项链,围着Burberry围巾站在路边打车的精致都市白领形象。但现在的轻奢,已经很难仅凭衣着断定了。你以为擦肩而过穿着块T恤、背着双肩包行色匆匆的人是在为生计奔波,但人家其实是在去考花了块培训的营养师证的路上;你看到挤在公交上刻苦读辅导书的30岁疲惫打工人,其实已经手握8个证,正在考第9个茶艺师。况且对于任何一个重度拖延症来说,考试很容易被迫“轻奢”。这就不得不提到我少不更事时曾四战雅思,前三次因为拖着没学只好裸考,但按捺不住还是报名上瘾,直到最后一回才逼了自己一把。最终,除了成绩单以外,还收获了四支不同颜色的“爱马仕铅笔”,一度被室友追问我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不是某个富二代。事到如今我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早已迈入轻奢行列而不自知。而这四支雅思铅笔,就是我的入场通行证。图源网络当考试成了一种消费方式,打工人写在简历上的小字也就成为了一本本“轻奢通行证”。据不完全归纳,目前市面上较为流传的证儿,可以按奢侈程度依次排开:处于“顶奢”行列的证书,往往是身份的彰显,同时带有一些让爸妈露出微笑的附加功能。这类证件通常都有报名门槛。要是想省点钱自学是万万不行的,因为不支持个人报考,必须通过培训机构统一报名。也就意味着如果想拿证,就要同时一起支付培训费、考务费、报名费、证书制作管理费等等高额打包费用。豁出去花块考的心理咨询师证;用块折腾出来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斥资拿下的整理收纳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陪诊师、色彩搭配师……统统都可以成为身份的彰显。毕竟这类证件在驾照、雅思、四六级英语面前都略显鸡肋,但对处于“顶奢上瘾”的打工人则有致命的吸引力,既能写进简历里,又能成为平时社交里的谈资——“哦,这个东西不怎么减肥的,你问我怎么知道?我考了营养师证啊。”“那个不是考起来很贵吗?”“哎,为了自己健康,多学点东西没什么的。”反正不差钱嘛。仅次于以上需要打包消费的“轻奢证”下,是炫耀技能类证书,不同于身份的彰显,更能突出的则是生活品质、兴趣爱好的体现。这类证件不需要高额打包费用,但报名费也不菲,往往都是个人爱好驱使。比如小红书上超火令人心动的叉车证,考试费用在-之间,证书需要再补左右,由于农村地区常用,所以培训费也相对比较低。在某国企工作的硕士好友告诉我,她最近的愿望就是考个叉车证,“没别的,就是感兴趣。难道你不心动吗?”朋友发的和妈妈的对话除了叉车证,类似的还有贵点要左右的潜水证,以及考证战士原夕透露自己最后悔考了的翻译专业资格证,报名费-元不等,“太难考了,真是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有只需要左右就能上考场的的茶艺师、咖啡师、经济师……在这些身份与爱好的轻奢证件下面,就是“以防失业类”证书了。它们是打工人确保生存的planB,也是想转行时简历里的骨干力量。各个培训机构疯狂宣传的全媒体运营师报名费大概0多,据宣传仅需要备考15天,就能为以后转行做新媒体运营等工作提供相关经验。-元不等的导游证、以及每人每科52元到70元就可以用来诱捕山东爸妈的教师资格证都是如此。原夕告诉我,考了这么多证里,她觉得最值的就是教师资格证,她已经拿下小学语文、小学英语、高中语文、还考了高中英语没出结果。这些教资证帮她入了编,“如果没有这个证的话,可能没有那么容易进入体制内。”注册会计师、二级建造师、律师证、人力资源管理师等专业性质比较强的证件也大受欢迎。虽然难度较高、可能会一次又一次循环报名,但比起“顶奢”证件来说,总共加起来不超块的价格,打工人倒是也能负担得起。处于考证轻奢爱好末端的,就是心理安慰类证书了。说白了,这类证书没法成为身份的象征,也不能在失业时救你一命,只能锦上添花,做不到雪中送炭。但都轻奢了,还不就是想花就花。与其天天陪姐妹分析感情状况,不如干脆花考个婚恋情感咨询师。没事儿干再把50块的普通话证书考了,还有块左右的计算机二级,以及50块的英语六级。这么多七七八八的证件,真就那么值得考吗?这些大笔大笔的报名费,到底是“真轻奢”还是“假安慰”?轻奢的“智商税”一面,考证也有图书馆天天爆满,麦当劳、星巴克、网红书店全部变成自习室,考证这股已经奔涌数年的潮流,也丝毫没有平息的迹象,反而愈发汹涌澎湃。毕竟“技多不压身”,“丰富一下简历”没坏处,而且“身边人都在考”,手头没有几个四六级以外的证,不免感觉“被同龄人抛弃”。多一个证,仿佛就是多了一个沉甸甸的砝码,更能把未来稳稳地钉牢在一个确定的、同时又在上升的位置,而不会被时代的风轻易刮落。当考证成为一种消费,乃至一种刚需消费,一个滚满热钱的市场也就被催生出来。这个市场似乎友好、包容、开放,听听看——“没啥特长就考这18个高含金量证书提升”“闲着没事干可以考这10个证”,没啥特长还有18个备选项,闲着没事干都有10个证让你顺手换着考,足见考证这片海域有多广。大概也正因如此,“上岸”其实比想象中难。如果想靠考证,达成社交平台贴子里“月入两万多,可以干到老”的效果,恐怕是要失望的。因为这个市场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友好,里面混杂着用“山寨证书”吃这口焦虑饭的违规培训机构。去年5月,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山寨证书”专项治理,治的就是考证市场中的乱象:违规使用有关字样和标识、虚假或夸大宣传、违规培训收费、故意混淆概念误导社会进行炒作、涉嫌欺骗欺诈等。游走于灰色地带的考证机构早已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钓鱼”大法。考前先画大饼,让你认可考证的必要性。这些年,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很多从前被忽视的需求现在被看见,从前习以为常的技能现在有了“名分”,比如收纳师、色彩搭配师、陪诊师等;同时,多种新兴行业冒头,宏大尖端如“元宇宙”“人工智能”,贴近日常如“剧本杀”“密室逃脱”,被捏成一个又一个风口的形状。两相作用,为机构画大饼提供了现成的颜料:别觉得自己没技能,你只是没意识到那也是一项技能;别在一个行当里空耗着了,外面机会这么多,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甭管行业成不成熟、有没有统一标准,总之先把相应的“证”推销出去,甚至是巧立名目发明出来,用动听的故事加以包装,诱惑人去考。“如果工资不高,一定要考这个证”,“闲着就考这个证,月入1+”,“空闲时间考这个证,抓住10年风口”……这些财富神话遍布社交平台,稳准狠地直戳痛点:不想耗费太多时间,也耗费不起太多时间,又想获得高额回报,最好“逆天改命”。在这些话术中,似乎考到了证就能直通财富自由,但很多时候,这个“证”,连找到工作都不能保证。年3月,人社部将“碳排放管理员”列入国家职业序列。什么叫碳排放管理员?官方解释是从事企事业单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工作的人员。这之后,很多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