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开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教学,

前言

教育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同样要遵循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学生职业能力高低是用人单位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基于CBE理念,深化商务英语1+X技能培养路径改革,必须树立学生质量是专业发展生命线的观念。因此,还要深度开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内容的专业课程教学,抓实商务英语1+X技能培养过程控制,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解决外贸行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亟待解决的人才培养问题,塑造出深受企业欢迎的“通外贸、懂运营、会推广”的1+X复合型商务英语技术技能人才。

(一)“人才生态链”式技能培养体系

聚焦外贸行业数字经济动能转换,顺应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特色,科学定位高职商务英语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后疫情时代,以媒介融合为特征,以推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在海外社交平台推广产品、维护品牌,开发境外客户。新模式、新业态重构了人才生态链,以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为基础,外贸行业新的人才生态链由基础岗位(外贸业务员)变为转型岗位(跨境电商运营专员),再变为升级岗位(海外媒介专员)。跨境网上交易平台促使参展企业必须做好对采购商的新媒体营销,但由于相关人才匮乏,企业选择临时培养外贸业务员英语直播营销技能。对接新技术、新职业,高职商务英语技能人才培养的升级要在充分认识新外贸人才特征和类型的基础上,抓住最新就业契机,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有机契合。持续优化技能体系结构,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使人才培养与职业通道产生直接联系,不仅面向外贸行业基础岗位,还兼顾全行业人才供应生态链的转型岗位、升级岗位。

秉承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理念和以全行业人才生态链能力塑造为导向的培养思路,改革多元化商务英语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使1+X一专多能的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能快速适应转型升级后的外贸行业发展新态势,精准对接外贸企业各种用人需求。针对新时代背景下这些新职业及其对职业技能提升的需求,高职商务英语技能人才培养因时而动,紧贴外贸行业发展趋势,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对接外贸公司经营现状,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衔接。学生既能作传统外贸业务员,也能负责跨境电商运营工作,还具备跨境新媒体营销技能,是英语语言技能扎实、通晓外贸知识、跨境电商技能娴熟的复合型商务英语技能人才。作为与人才生态链相配套的支持服务链之一,企业在商务英语1+X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现有的英语专业教师本身不具备一线跨境电商实操以及新媒体营销经验,需要在校企合作中提高自身的实战能力。

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探索企业兼师+专任教师“双导师分工协作制”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学生1+X商务英语技能。以“校内实训+企业工作室”的联动式孵化基地形式弥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自身利益诉求之间的差异,拓展校企协同育人的合作深度。例如,与公司共建代运营中心———跨境电商运营工作室。根据新媒体营销岗位特性,联络行业商协会,学科交叉融合,与市场营销、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开展跨专业合作,建设集实践教学、企业培训、社会服务为一体的跨境新媒体营销工作室。以工作室的形式开展企业真实情境教学,学生参与一系列强化培训和实战演练后,能成为符合企业需求的跨境电商运营专员或海外媒介专员。此外,还可以开展以下活动:一是依托企业兼师或跨专业教师,培训跨境电商、自媒体、短视频等业务知识,通过网店运营实操、英语直播带货实操,培育与平台、产品匹配的专业人才。二是由行业商协会邀请企业骨干进课堂,开专题讲座等,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三是尝试通过行业商协会牵线搭桥,助推本地区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整合专业批发市场、中小型外贸公司对于跨境电商英语人才的需求,学生也能获得推荐就业的机会。

(二)“一体两翼三课堂”技能教学模式

专业是行业岗位群需求的反映,课程是具体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载体,两者构成人才技能培养路径的核心要素。针对外贸行业新需求,按照岗位要求优化课程体系,依据职业标准修改课程标准,商务英语专业坚持以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培养主体(“一体”),以国际商务沟通能力、国际商务实操能力为发展“两翼”。整合现有教学资源,融合新岗位对应的新课程,建构“宽基础—重技能—多模块”的阶梯式课程标准体系,协调推进以英语语言为抓手,延伸对外贸易、跨境电商、新媒体等相关职业能力的1+X技能培养路径。打造第一职业能力塑造课堂、第二职业活动实践课堂、第三职业技能实战课堂(即“三课堂”),呼应外贸行业人才生态链相关岗位,实现可持续发展性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让学生具备“生存型职业通用能力”—“适应型职业专门能力”—“发展型职业拓展能力”,这些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使其能满足外贸行业基础岗位、转型岗位或升级岗位的工作需求。

1.第一职业能力塑造课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储备架构应为T字型,竖杠代表职业核心能力纵向贯通的“专攻”,第一课堂搭建有发展空间的商务英语职业核心能力塑造平台,通过所设置的商务英语听说、读写、笔口译单项技能模块课程,着力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核心技能。横杠代表职业拓展能力横向融通的“多能”,第一课堂给学生搭建实现行业内多元化职业能力塑造平台,通过所设置的综合技能模块、专业能力拓展模块相关课程,层层递进式打造学生的外贸全行业链岗位胜任能力,既具备国际商务英语沟通技能,又掌握国际商务英语实操技能。

2.第二职业活动实践课堂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把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从理论教学中细分出来,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培养,如在各班组织全员参与各种跨境电商技能比赛。以跨境新媒体营销为例,教师提供一定的专业指导,学生以撰写英语推广软文或自制营销短视频的形式参加分类比赛。以比赛评分标准为载体的鉴赏分析性实践学习形式,让学生将第一课堂所学的商务英语沟通、新媒体营销技能,在第二课堂职业活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扩展,真正掌握新媒体营销、短视频创作、跨文化商务交际等相关实践技能。此外,还可以成立英语直播社团,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如校园英语直播购物节,通过产品选品、品牌推广、商品推介等相互协作环节,发掘英语直播苗子。

3.第三职业实战技能课堂

以岗位对接为引领,根据外贸行业人才生态链基础岗位、转型岗位、升级岗位,对应创设出网络环境下第三职业实战技能课堂,学生通过完成不同岗位的一系列工作任务,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技能塑造与任职岗位的“零距离”对接。通过第二课堂班内竞赛选拔,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第三职业实战技能课堂锻炼。第三课堂还能以引企入校的形式,在实战锻炼中引进一些有效的经营模式,从而成为学生身份与员工身份转换、教学属性与职业属性融合的平台。例如,为进一步打造学生的英语新媒体营销能力,团队合作完成指定商品个性化英语推广软文撰写或营销短视频的拍摄,择优发布在Tiktok或跨境电商平台直播频道等移动多媒体平台上。在校企合作公司的企业标准监管下,学生的推文或短视频能尽量避免由于操作失误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情况,这有利于企业选择这种校企双赢的产教融合式媒体营销代理服务。此外,鼓励学生凭借第三课堂所获取的实战技能,组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现以赛促学的育人目的。

(三)“三全育人”教育管理机制

理顺专业、教师、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坚持立德树人,以系统观念健全商务英语专业“三全育人”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在育人链条这一微观环境中营造德技兼修新氛围,教师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三个作用外,还要做好思想洗礼、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的三融合。依据学生成长规律,将思政教育元素全面融入商务英语1+X技能培养路径,让教师在课程教学时除肩负起传授商务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基本职责外,还能成为正确思想的引领者、健康心灵的指引者。例如,教授《剑桥商务英语(中级)》伦理经济学内容时,教师在介绍完书本上的公平交易组织后,可向学生简要介绍国家相关惠农政策,要求学生自选国家精准扶贫优秀事例,撰写相关英文小故事,选取佳作在各商务英语专业班级轮流进行宣讲。这样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们的思想受到了洗礼,境界得到了升华。今后从事对外贸易工作时,能自觉做到开放兼容、通达务实、和气生财,充当起中华商文化特别是粤商文化正面价值输出者的角色。在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由点到面,整合利用育人因素,拓展深化育人渠道,发掘打造育人时空,融会贯通到课程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让商务英语专业教育管理机制成为培育学生“软实力”的大熔炉。

结语

按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展性的原则,在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同时对全员进行科学合理监控,以确保商务英语专业“三全育人”真正落到实处。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和新时代特征,结合1+X证书实施英语交际职业能力培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浸润式融入各专业课程内容和专业特色教学资源库,塑造富有爱国主义情怀、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宽广国际化视野,服务“一带一路”新外贸的英语复合型人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扮演“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的民间使者角色,重塑新时代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新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