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长春新区干了这些大事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211/h2v5qfn.html
回望过去的一年,长春新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精彩亮点,展示了广大干部群众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良好风貌,全区上下深入实施项目立区、产业兴区、开放活区、创新强区、服务优区发展战略,促使新区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回顾这一年,长春新区以经济社会稳步健康发展的良好业绩践行着“当尖兵、作表率”的使命,打造“铁军”敢担当,善作为的作风不断养成。回顾这一年,全年开工万元以上项目个;新引进产业类项目个;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发展到家;新建的4万平方米的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可办理30余个板块、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成为全省第一家全部门、全事项进驻的政务服务中心;“幸福新区行动计划”48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探析成绩的背后,是新区人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一步一个脚印。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稳健有力,注入澎湃动力,筑牢了新区经济发展的新方位。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新时代开启的新征程上,长春新区正加速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站台,努力奔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时间是万物的尺度,镌刻着人们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回望长春新区实施“一年新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大跨越”三步走战略的开局之年,一连串闪光的时间刻度,标注着这个不平凡的年份。年以来,长春新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稳增长,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真抓实干落子有声项目建设撑起发展脊梁重大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是稳增长、惠民生的保障,是谋长远、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年以来,长春新区坚持“项目立区、项目为王”,以创新之策破解万事之难,用实干之举开拓奋斗之路。全年开工万元以上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共93个,占比达到53.5%。总投资94.5亿元的天都国际商务中心超百米建筑全部封顶;总投资50亿元的亚泰医药产业园交付使用,企业加快进驻;总投资50亿元的京东亚洲一号即将投入运营;总投资50亿元的晰晰现代农业产业园完成总部大楼、研发大厦主体建设;总投资25亿元的新城吾悦广场、总投资35亿元的居然之家商业综合体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这些项目投产后,将成为新区促进产业总量扩能,结构提优的新动能。年年初,长春新区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招商体制机制改革,新增设12个专业招商局,形成了17个招商作战单位,增加近名招商干部,从项目洽谈引进、开工建设直至达产见效实施“一条龙”服务,强化以商招商、中介招商、驻点招商和产业链精准招商。新成立1个工商联和4个行业商会,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3个招商联络部,绘制招商地图,提升招商的精准度,围绕新区“强链、补链、延链、建链”的招商理念精准出击,招商引资项目积蓄新区发展势能。全年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次,新引进产业类项目个,意向总投资亿元。宝能集团产业集群项目、恒大长德文旅小镇、恒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再证“投资已过山海关”。长春新区以优质服务打通项目建设“快车道”,创新项目服务机制,专班抓项目取得扎实成效。建立起1个工作领导小组、3个项目推进组、2个综合服务办公室即“1+3+2”工作推进体系,为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通过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推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新区在全省率先推出的“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已先后实施了富奥翰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中实环保创新产业园、浙江中越新材料生产、中连智能科技厨房设备制造4块“标准地”,为4个项目平均节省近20天审批时间。同时,新区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压缩审批时间和要件,将社会投资类工业用地和一般经营性用地类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27个工作日以内,审批要件数量压减30%。建立了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随时研究解决项目落位、开工及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实做到以“保姆式”的优质高效服务推进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投产,在这样的节奏和氛围里,新区项目落位建设不断提档加速,项目质量和效益逐步攀升。激发潜力催生动能开放合作畅通发展经脉开放的经济最有活力,开放的地区最具竞争力。在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中,长春新区充分发挥开放引擎作用,让一切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社会财富源泉充分涌流,全面构建起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对外开放与合作迈出新步伐。坚持以平台促开放,以合作促发展,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度。“两港”功能不断提升,国际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通过海关验收,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积极推进国际空港申报设立临空经济示范区,稳步推进海关监管快件中心、保税物流园区B型等航空物流功能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空港口岸“大通关”体系。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中俄科技园建立了8个国际联合实验室,成为省内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引智示范基地”;中白科技园加快建设,中日智能制造产业园与近20家日企达成合作意向。对口合作务实推进,吉浙新经济园区完成规划设计,并储备了一批优质浙商投资项目;津长产业园正式挂牌,天津医药联合研究院长春创新中心完成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工作;与北京中关村合作建设的“一园区一中心一基地”进展顺利,长春·中关村创新中心签约项目总数已达34个,北湖创新基地先后对接了余家科技企业和60余个行业协会机构。此外,长春新区与10个国家级新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对外交流合作越来越广泛。巩固优势亮点频现科技创新点燃发展引擎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在追求高质量发展、推进新时代振兴发展的道路上,科技创新的“力量”更为重要。长春新区拥有良好的创新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年,长春新区创新科技工作体系,用好科技创新“看家本领”,区域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金融、人才融合发展,释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北方平台落户新区,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即将获批,以长春新区为核心的长吉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启动建设,创新品牌效应凸显。协同创新体系逐步完善,与中科院共建“中科院(吉林)科技产业创新平台”落户企业20户;引入国内知名中介服务机构,正在建设医药健康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建立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体,联合吉大、应化所、光机所等高校院所,以及一汽、长客等龙头企业,20余家专业机构、10余家基金平台、50余户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联盟,促进资源共享、推动协同创新。企业自主创新成效显著,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双倍增”工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储备库,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发展到家;“吉林一号”卫星在轨卫星数增至15颗;吉林奥来德“OLED发光材料”发明成果在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得金奖;累计发放创新券张,兑付金额.78万元;长春市科技大市场完成技术交易额亿元。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区上市企业达到9家,“新三板”企业达到25家,上交所企业上市服务吉林工作站落户新区,全面开启企业上市融资的“直通车”。人才集聚效应显现,落实新引进优秀人才生活补贴、住房保障支持等人才政策,惠及区内余户企业1余名优秀人才;累计开展八批次“长白慧谷”英才计划评选,评选高层次人才名;投资多万元建成套人才公寓;在全国人才工作创新评选中,“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经验获得全国最佳案例奖。这里有众多的国际竞争力产品,有密集的高新技术企业,更有一批崭露头角的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之花”开遍新区大地,这些创新之举正在塑造着面向未来的新型经济,让长春新区科技创新在新一轮激烈竞争中赢得别样精彩,焕发勃勃生机。先行先试刀刃向内营商环境释放发展动能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一流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长春新区的“金字招牌”,年,长春新区更以“钉钉子”的精神、“刀刃向内”的决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推进各项改革,营商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坚持“先行先试”,年初谋划的7个方面40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深入实施“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成功推出了富奥翰昂、中实环保、鑫越新材料、中连智能科技4块“标准地”,最快9个工作日内完成施工前所有审批手续,比传统审批时限节约了多个工作日;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将社会投资类工业用地和一般经营性用地类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27个工作日以内,审批要件数量压减30%;新建的4万平方米的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可办理30余个板块、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成为全省第一家全部门、全事项进驻的政务服务中心。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行动,打造了千户企业万张服务卡、高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