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16日讯(记者胡义华 通讯员卓张鹏)面对即将远行的毕业生,6月16日,在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送了一个“礼”字给毕业生。
选择送这个“礼”字给毕业生,杨灿明希望毕业生能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深入探究“礼”的价值属性和文化内涵,了解蕴藏其中的道德观、社会观、天下观,使其真正成为内心认同的修身准则、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
以礼正己,修炼“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心性品德。杨灿明说,《论语》有云:“不学礼、无以立”。同学们初入社会,应用“礼”来修身养性和自我教化。正己立身除了要博学知礼,也需要克己守礼,还需要知行依礼,“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在致辞。记者许魏巍摄
礼是虚心恭敬和良好和谐的规范,谦逊恭敬、以礼敬人,方能得道多助,个人更易成功、社会更加和谐。杨灿明说,以礼待人,秉持“信近于义、恭近于礼”的处世之道。
第三,以礼致和,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杨灿明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在继承中转化、学习中超越,从走过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校歌中,有一句话“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杨灿明说,学校很多师生、校友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前不久,学校正式获批中外办学机构“法与经济学院”,开启了知识互通和文明互鉴的新篇章,这将是拓展国际化视野,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更广阔舞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届毕业典礼现场。记者许魏巍摄
“当然,更多普通人关心家国大事、做好身边小事,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也能取得非凡成绩。”杨灿明列举了身边的榜样,前不久学校隆重举办第四届“公道美品德行奖”颁奖典礼,其中扶贫类的三个团队和个人,云南扶贫与支教群体、校友孙健和陈闵健,以忘我奉献兑现脱贫攻坚的庄重承诺;还有牺牲在为人民服务一线的检察官朱金超,远在新疆近在通城、服务在三尺讲台和乡村振兴一线的教职工……
面对毕业生,杨灿明说,现在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你们手上,今天就请携“礼”踏上人生新旅程。他寄语毕业生,希望你们满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一片赤诚,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走好当代青年的新时代长征路,走出自己人生的别样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