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上海的中职学生,通过跨境电商的运营,帮助小微企业将深藏在贵州的中国传统非遗蜡染产品,卖到了法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有意思的是,为蜡染“出海”牵线搭桥的,是学校开设的一门课程。
为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在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附属浦东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跨境电商实务》专业课上,学生们一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一边在各类跨境电商平台和数字化跨境电商模拟沙盘上实训。得益于校企合作,05后学子们开始了一番实战:帮助中小企业迈过了不同国家政策、地域文化的门槛,还通过打造AI模特等科技手段,为小微企业节省成本,助力蜡染非遗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一则学生提议,
推动蜡染非遗走出大山
伴随“一带一路”、国货“出海”等新征途,跨境电商行业逐步向品牌化、精细化方向高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呼唤更多品牌意识强的数据化运营人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年,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附属浦东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将原来国际商务专业群中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独立出来,成立了新专业。
为了让学生对跨境电商的运营有真实感受,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借助数字化手段定制了电商运营的模拟沙盘,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跨境电商的基本操作模式。
一次,一名来自贵州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聊起,她的家乡有一种蜡染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受限于交通不畅和当地居民文化程度不高等因素,蜡染产品始终无法走向更大的市场。
“为什么不把蜡染产品搬到我们的课堂上,或许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帮助它‘出海’呢?”学生们大胆的建议,得到专业课教师和学校的支持。几番努力下,学校与一家经营蜡染产品的小型企业宁航蜡染携手开启校企合作。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数字模拟沙盘演练蜡染售卖的跨境电商方案,企业导师遴选出优秀方案,并投入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上进行真实运营。
注册店铺、设计营销方案、为蜡染产品拍宣传照、产品上架、与客户沟通……在速卖通平台上,这群中职生们真正当了一回创业者。从电商平台的数据可以看到,近几天,浏览过蜡染产品的顾客,来自泰国、秘鲁、墨西哥、也门、乌克兰等国家和地区。
到真实商业环境中历练,
提升就业竞争力
学生们运营跨境电商,难处在哪里?又有哪些收获?学校教务处主任夏冬英说,一是难在要弄明白不同国家的相关政策,包括物流、税收政策,知识产权、不同品类的市场准入准则等;二是难在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亲身实践的经历让师生们明白:中国传统文化要更好地“走出去”,有时也须经历一番本土化改造。
蜡染产品“出海”,也曾遭遇过文化“水土不服”。
该校90后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朱正清记得,在速卖通平台上,8月28日是“大促日”,好比国内的“双十一”。本身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出生的朱正清喜欢网购,于是在自己的专业课上嵌入了“大促营销”的相关内容。这点燃了学生的热情,他们将蜡染的手帕、布包做好分类搭配,制成礼盒,准备在海外市场大卖一场。没想到,最初的售卖方案在巴西迎来的几乎是零反馈。
问题出在哪里?此前,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跨文化交流,学校经数字化转型搭建了“跨境情报库”,结果很快查到了。原来,在巴西,“手帕”有悲伤、不吉利的象征意味,因此巴西几乎没人会将手帕作为礼物赠给他人。查到这样的信息,学生们恍然大悟,及时调整了运营方案。
为了让产品更好地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展示,学生们还很努力地寻找外籍模特。实际操作下来,问题又来了:外籍模特的广告收费不菲,对普通小微企业而言有点贵。于是,学生们把目光投向了数字技术,最终借助AI模特系统,帮企业省下一大笔模特费。
“在真实的跨境电商销售平台上,数据不会说谎,直接检验着学生们销售方案的表现。”夏冬英告诉记者,到真实商业环境中历练,边学边干,不仅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十分考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毫无疑问,对今后想要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学生而言,这也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而对老师们来说,从一门校企合作的课程中也获益良多:一场对蜡染非遗的“出海”探索,开启了中职课堂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张鹏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唐闻佳
图片来源:学校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