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五型经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交出一年

年2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市政府新闻办今天下午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副市长、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主任宗明介绍商务区一年来的建设成果。她表示,一年来,商务区聚焦“五型经济”发力,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年商务区税收收入亿元,同比增长29.1%,成为区域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累计引进总部类企业超过家

商务区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家,占全市新增数10.7%,新增民营企业总部13家,占全市新增数11.4%,累计引进总部类企业超过家。

新增法人企业同比增长45%,重点产业新增企业数占比超7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类企业占比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4倍,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能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建设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加速科技创新联动、科技要素自由流动、科技成果转化。

国内国际贸易实现两位数增长,虹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虹桥进口商品集散地等贸易载体加快建设。虹桥海外贸易中心累计吸引35家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入驻,联系超过个国家地区,初步形成全球化贸易投资服务网络。

此外,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总客流量同比增长17.4%,虹桥机场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12.97%,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接待超万人次。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注册企业数分别比全市平均占比高54.4%和17.7%。专业服务业集聚发展,建立“虹桥国际服务商联盟”,启动“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建设。

探索新型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

全面对标对表《总体方案》,聚焦顶层设计,发布实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十四五”规划》,以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央商务区为目标,全力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联通国际国内综合交通新门户、全球高端要素配置新通道、高品质的国际化新城区、引领区域协同发展新引擎。

多层次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围绕《总体方案》明确的29项政策,出台一批实施细则、推广一批应用案例,已落地实施26项,落地率近90%。进博会期间实施的19项创新政策常态化。商务区成为开立自由贸易账户最为便利区域之一。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建成开通,网络性能达到全球先进水平。市政府支持商务区发展政策叠加赋能,涉及市属事权的4方面20项政策出台,持续聚焦核心功能“拉长板”。制定支持内资企业总部、会展经济发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举措,完善产业政策配套。

多角度强化改革创新制度供给。加强立法调研,《促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展条例》已经列入今年地方立法计划,将为《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提供法治保障。组织开展商务区规划纲要研究工作,为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提供支撑。制定商务区重点发展产业目录,打造“4高+5新”产业体系。

对方参与工作体系优化完善。积极探索新型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强化“管委会+功能性企业集团+属地政府+相关市级部门”(1+1+4+X)工作体系,管委会与功能性企业集团形成紧密合作,属地政府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市级相关部门加强指导支持,各方协同配合、形成合力、高效运转。

一批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开工

商务区持续推动高端商务、会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为区域发展提供新动力。

大商务辐射效应逐渐显现。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持续放大,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做大。进博会“6天+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集聚来自90多个国家地区的9万多种商品,促进“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采购商变贸易商”。一批功能平台集聚发展。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建设成效显著,获得“国家人力资源产业园区虹桥园”授牌,引进人力资源类企业近60家。已有24家律所、1家公证机构入驻“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

大会展品牌形象日益凸显。国际会展之都重要承载区加快构建,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总部、国际品牌重要展会与配套企业,建设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集聚会展相关企业家,推动会展经济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大交通枢纽功能全面升级。完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通浦东国际机场和长三角全域的轨道交通体系,打造畅通便捷的综合交通门户取得新进展,沪苏湖铁路、嘉闵线等一批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开工。综合交通枢纽西交通平台改造、机场联络线,以及轨交2号线西延伸、13号线西延伸、17号线西延伸等项目加快建设,区域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跨城通勤就业规模增长46.9%

一年来,商务区推动高端服务功能长三角共享共用,畅通长三角特色政务服务,开展空间规划协同研究,促进长三角产业联动、企业互动、资源流动。

促进长三角产业联动。商务区与“两带”政府加强工作对接,建立政府间战略合作、区域沟通联动机制。相关四区积极与“两带”市区围绕航空服务、人工智能、数字金融、生命健康、商务商贸、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开展深度合作。各方联动设立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精准化”“专业化”把握产业发展导向,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促进长三角企业互动。以长三角城市会客厅为载体,为长三角企业人才招引、科研孵化、市场推广等提供渠道。“虹桥国际服务商联盟”为长三角企业提供国际一流的专业化服务。虹桥企业服务中心面向长三角企业提供商标注册受理、外国人工作许可受理服务。跨省政务服务平台可异地办理企业设立、变更等事项35项,自助服务终端覆盖长三角39个县市。

促进长三角资源流动。发挥虹桥交通枢纽门户功能,不断强化航运服务能力,加快构建跨区域轨道交通网,持续完善空铁联运模式,助长三角走近彼此、促长三角走向世界。人才服务再上台阶,近三年商务区跨城通勤就业规模增长46.9%。各类公共服务资源辐射长三角。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实现资源和技术共享,商务区内国际学校面向全国招生,以长三角产城融合为特色的高品质国际化社区正在形成。

新民晚报记者张钰芸叶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