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站
作者:华泰宏观李超团队
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确定了发展特大城市带动周边城市群发展战略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今年8月26日举行,提出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正式确定了新时代城镇化的发展路径。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方案将依托大型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城市群的发展,建设大型城市都市圈,吸引人口向现代化都市圈流动。我们认为新时代城镇化重在改善生产要素以提升经济潜在增速,美国、日本和英国的城镇化发展均可作为我国新时代城镇化的可借鉴案例。基础设施建设是新时代城镇化的发展重点之一,同时也可以带动特大城市周边城市群的发展,使城市之间形成产业链互补的关系。
改善生产要素,提升经济潜在增速,年力争实现城镇化率75%
我国年城镇化率已经接近60%。这一数字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理论上未来随着改革的深化与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率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我们预计,-年我国城镇化率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4%,到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可能达到75%。我们认为新时代城镇化重在改善生产要素以提升经济潜在增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充分利用人口质量红利,促进人口流动;3、城市扩张,扩大土地收益;4、发挥资本市场优势,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向商业应用转化。
新时代城镇化的可借鉴案例
美国、日本和英国的城镇化发展均可作为我国新时代城镇化的可借鉴案例。纽约都市圈起源于港口贸易的繁荣发展,各个区域均衡发展,分工有序,形成高效互补的产业结构;旧金山湾区硅谷凭借成熟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以及完备的风险投资机制,成为了全球科技创业中心。二战后日本城镇化水平提升较快,东京城市圈在政策主导和市场辅助下迅速扩张,要素集聚导致东京出现极化特征。英国城镇化与伦敦城镇化历程均超过年,城镇化历程相对完整。我们认为,田园城市、新城运动、大伦敦规划等政策有一定参考意义,有利于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
新时代城镇化不应只有三个核心城市圈,应逐渐扩大至8到9个
城市群以强大的产业集群、经济集聚与人口集中的能力,成为现阶段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体空间形态。十九大报告提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我们认为,新时代城镇化推进,未来除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核心城市圈以外,应依据各城市群优势、定位,扩大至8至9个核心城市圈,如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
新时代城镇化应加大城市间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新时代城镇化的发展重点之一,应加强城市间的交通基建,便利城际交通,尤其是交通便利度上先天落后的内陆地区,发展特大城市应注重建立城市交通枢纽。对于分布较为密集的城市群,可考虑在各城市之间的适当地理位置建设共用机场。高铁应增大密集度,尤其是对长三角、珠三角这样人均GDP较高,人口和企业分布密集的地区。
发展特大城市带动周边城市群,需要发展产业链互补
我们认为,发展特大城市并对周边城市群形成带动,应该以一个或多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由特大城市完成人才资源的培育、吸纳,并向周边城市再分配。城市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地理或资源禀赋,充分整合并发挥优势,占据产业链相对优势环节,使城市之间形成产业链互补的关系。
风险提示
城镇化战略推进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金融风险上升。
目/录
正文
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确定了发展大城市带动周边城市群发展战略
大城大国战略的归来——新时代城镇化
在当前“逆全球化”倾向出现,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仍存,国内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是否还能保持稳定增速”成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