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民该跳出美元指令的陷阱了

白癜风有看好的没 http://m.39.net/pf/a_4784138.html

作者:黄庭民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纯粹的市场经济,整个社会主要通过货币组织起来,进行经济活动的。货币作为一种权力是非常明显的,例如,你想让一家工厂给你生产一批产品,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和工厂签订合同,给工厂付款,工厂就会非常乐意为你生产了。货币就相当于行使让工厂给你生产商品的权力指令。马克斯在《资本论》中也多次提到货币权力,例如,在第一卷讨论货币储藏功能时说,“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货币权力也日益增大“。

  一、美国货币权力斗争简史

  历史上,货币权力对美国尤其重要,这是因为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邦都是独立国家。它们最初是英国派兵在17世纪占领北美大陆东部建立的13个殖民地,在封建制度下,都是相互独立的,后来和英王发生矛盾,为维护奴隶制,年发动叛乱,各自宣布独立建国。虽然通过独立战争,让英国承认了它们独立,但仍然时时面临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军事威胁,以及国内土著印第安人的反抗。例如,年英军曾占领美国首都华盛顿。加上各邦也存在矛盾,甚至独立后不久内部就打起来了,不得不于年合作通过宪法,建立了联邦制国家。但各邦仅授予联邦政府外交和对外战争权,各邦经济政治乃至文化上都坚持独立,相互交往和合作只能依靠货币了,因此,美国建国早期,联邦和地方政府始终围绕货币权力进行斗争。

  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十款规定金银币是法定货币,由联邦政府铸造和确定铸币价值,禁止各邦政府铸造和发行付款凭证(billofcredit)。虽然宪法禁止各邦发行纸币,但也没有明确联邦政府可发行纸币。这是因为美国独立前,各邦实际都是英国封建制下的独立政体,由于缺少铸币,主要由各殖民地时代政府发行纸币,曾经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1],严重损害英国利益,英国议会曾发布法律禁止殖民地发行纸币,是殖民地追求独立的重要原因[2]p69。独立战争期间,美国大陆议会代表13个邦又发行了大量纸币,而各邦也各自大量发行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3],致使货币和经济系统都发生严重的危机。因此,美国精英们在制定宪法时,就禁止各邦政府自行发行纸币了,也没有授权联邦政府发行纸币。但没有禁止政府设立由政府控制的公私银行发行纸币。

  虽然美国主流宣传,直到南北战争之前,美国是由私人银行发行银行券等纸币,但实际上,主要由政府控制的公立银行发行。例如,年美国国会批准设立的第一美国银行;是由政府认购五分之一股份,其他股本面向公众公开发行,是政府控制的公有银行,而且个人75%认股款是用联邦政府债券支付,等于75%认股资金基本免费交给政府,而该银行发行的纸币,其主要发行依据是美国联邦政府债券,发行的纸币也就交给联邦政府了。

  各邦也各自设立类似的银行并发行纸币,所谓州立银行是州政府主导建立的公立银行,非州立银行才可能是私人银行,但大都不是重要银行。纽约银行在年6月成立时没有得到州许可,但后来汉密尔顿的许可申请获得州议会通过[4],就变成州立银行了,其管理制度是联邦政府财政部长汉密尔顿起草,州议会批准的,并非美国所宣传的私人银行。年第一美国银行到期,国会没有批准继续持有许可,纽约州批准改造为纽约城市银行,在纽约州运营,股东都是第一美国银行股东,中文翻译为花旗银行,在和年都分别认购了高达50万美元的美国国债[2]p,使得国债成为花旗银行发行银行券的主要依据。该行一直运行至今。显然花旗银行不是什么私立银行,而是由纽约州政府批准,联邦政府占有很大部分股份的公立银行。到年,纽约州政府还拥有纽约州立银行40%股份,技工和农民银行10%股份[2]p12。

  美国纽约大学荣誉教授,著名金融专家理查德·西拉(RichardSylla)指出[5],“早期的美国议员将银行看作一个公共事业而不是一个向任何人开放的行业。因此,议员们仅向马萨诸塞州的每个城镇授予一个银行章程,可能不仅仅为了垄断利润,更主要的是因为他们相信阻止银行间毁灭性的竞争是保障公共利益的需要”。

  办银行可以发行钞票,从而可以获得巨大利益,是美国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相互争夺利益的主要战场之一。由于美国是从英国封建制转变而来的,地方上从邦到下面的城市和小镇都是一级封建政府,他们都会各自设立银行,负责本地金融,从而形成了美国独具特色的单一银行制。因此,美国素有在一个城镇建立一个营业机构的银行传统,银行分支机构较少,经营的地理范围有限,跨州经营难以进行,其主要原因就是各州和各市镇在经济上独立,不允许他州和市镇进入本州和市镇办理银行,获得银行业利润。更大范围能够运作的银行,往往都是相应范围的议会批准设立的公立银行。由于经济上往来无法避免,一些工商发达城市的主要银行就会占据优势地位。

  美国国会代表各邦批准的美国第一银行,主要业务包括存贷款和票据贴现,以及为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等[6],是当时唯一一个可以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从而包揽了美国境内跨州金融业务,还负责依据国债和铸币发行唯一能在全国流通的纸币,业务量和实力都远大于州立银行。例如,年储备的铸币量大于美国所有其他银行总和[7],也就能够发行更多纸币,极大地侵占了地方上的货币权力和金融利益。年美国第一银行特许期限到期后,来自各州的国会议员就不再批准它延期,取消其特权。但此后发生的英美战争给联邦政府带来巨大筹资压力,使美国精英认识到,联邦政府需要自己的银行,年国会又通过成立美国第二银行的法案,期限20年,但年到期后,在各邦金融势力支持下,当时的杰克逊总统,在四年前战胜美国第二银行支持的亨利克莱上台,不再批准延期而关闭。此后美国一直没有服务全国的银行,直到年建立联邦储备银行。

  年后,美国第二银行被关闭,很多美国精英都希望分享发钞之利,推动少数州开始试行自由银行制度,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建立银行发行纸币。到年发生南北战争前夕,一半州实行自由银行制度,可以设立私人银行,发行承诺兑换金币的纸币。当时这种私立银行滥发纸币,经常倒闭,带来的问题也很多,如伪币盛行,当时一半的纸币是伪造的[2]。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国立银行法,由联邦政府负责国立银行管理和货币发行,发行依据为美国国债,等于发行收益基本交给联邦政府,从而为政府筹资,应对战争,但银行的运作仍然掌握在地方势力手里,发行衍生货币权力仍然归地方所有。

  如今美国的商业银行主要是上市的公众银行公司。上市公司是由大量民众持股的公司,是属于公众所有的公司,在美国称之为public   中国的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企业。两者的区别在于,国有企业是中央政府代表全体国民持有所有股权的全民企业;而集体企业则是部分国民共同持有所有股权的企业。有一种意见认为,一些地方政府或众多民众集资兴办的股份制企业可以说具有“准集体”性质。美国的有些上市公司类似中国的“国有”或“准集体”企业,其股权高度分散,且往往由政府控制的各种基金所控制,如养老基金等控制。

  美联储通常每年会4次列出资产排名前列的多家成员银行的资产及其排名,按照年底公布的会员银行资产[9],其中前4位银行分部是总部位于俄亥俄州首府哥伦布的国立摩根大通银行(JPMORGANCHASEBKNA);总资产为2.万亿美元;总部位于北卡罗来纳夏洛特的国立美国银行(BANKOFAMERNA);总资产为2.万亿美元;总部位于南达科他苏福尔斯的国立富国银行(WELLSFARGOBKNA),总资产为1.万亿美元;以及总部在同一城市的国立花旗银行(CITIBANKNA),总资产为1.万亿美元;这4家银行的资产总和达到8.万亿,约占美国所有国立银行总资产的43%。美国的国立银行原文是Nationalbank,中文被错误地翻译为国民银行,误导国人。这4家银行都是上市公司,因为它们的股权都是成千上万的民众持有的,类似中国的“准集体企业”。虽然美国政府在统计经济数据时没有“公有企业”概念,所有公司包括资产完全属于国有的美国邮政,都统计为私有公司,但美国法律上定义的私有化,是指将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变成少数股东控制的公司[8]。美国约有90家银行是上市公司,都是大中型银行,包括主要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更重要的是,美国政府控制的养老基金等,代表民众持有他们的股权,控制了他们的资产。还有很多银行,虽然没有上市,也同样属于政府间接控制的公众持股银行,因为大量银行都是如此设立的。

  虽然美国存在大量私立银行,但它们都局限在地方,与州和各级地方政府设立的银行相比,实力要弱小得多。国立银行法通过后,进一步提高银行开办门槛,如在6千人的小城镇,国立银行资本提高到5万美元,是州立银行10倍,同时提供税收优惠,打击和削弱州立银行和私立银行,消除流通领域的银行券,使得弱小的私立银行地位进一步削弱,对美国经济影响很小。因此,美国银行业实际是国立银行为主的,并非是美国精英所宣传的私人控制的行业。

  美国精英允许私人进入银行业,虽然他们所拥有的资产较少,在银行业比重很低,但美国精英通过宣传,让人们相信所有银行都是私人拥有的,从而掩盖了银行业国立为主的实质。这是美国精英高明的文化洗脑的结果。例如,美国最初本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却堂而皇之地宣传是民主国家,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美国精英通过长期的文化洗脑,让很多美国人十分相信,甚至能让全世界很多国家的诸多精英都十分相信,以至于在中国的教科书中,就有宣传美化美国奴隶主总统为推动人类民主的明星。由此可见,美国精英是很高明的骗子,很多时候都是在十分清楚的事实面前造谣,却能让很多人笃信。德国纳粹宣传部长戈贝尔所说的,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其实是对美国精英诸多成功欺骗行为的总结。宣传美国银行业都是私有的谎言,就是这样的例子,相比美国的民主自由资本主义制度,更难于分辨,以至于直到今天,都是国内外一致认可的。

  二、美国侵占他国货币权力简史

  美国宣传银行私有,目的之一是推动他国接受美国“私人”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但在美国控制的殖民地,例如拉美后院,可以直接推行其发行的纸币,就可以从殖民地无偿拿走财富;比较隐蔽的方法,是发行本地货币,却以美元为发行依据,如今推销到了名义上独立的国家,称之为美元化(AndrewBerg:完全“美元”化的利与弊[M].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是发行的货币都要拿去换美元,交给美国,换来的美元用作发行货币的流通依据,储备起来,不得使用,只能在减少流通货币时,用于回收货币,实际因经济增长,需求货币增长,也就很少使用,而且本币也就成了美元代用券。最早是英国年为其在印度洋的殖民地毛里求斯定制的作为英镑代用券的货币发行办法(周丽霞,货币局制度及其基本运行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3):p.41-46.),发行的货币与殖民政府储备的英镑一一对应,完全是英镑的代用券。英国在其控制的香港发行港币,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英镑为%发行依据的货币局制度(孙茂辉,香港货币局制度的变迁与创新.当代港澳,.(1):p.20-25.)。二战时,英国就曾经大量增发英镑,从殖民地获得物资支持战争(Hudson,M.,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嵇飞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印纸币在殖民地购买或建设工厂,开办公司,控制贸易和市场,从而控制殖民地经济,可以持续不断地获得利润,这是西方统治殖民地,剥削殖民地的主要工具。

  西方各主要强国,包括法国和美国都同样由政府在殖民地推行使用本国货币或代用券,从而成为局部地区的“国际货币”。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西方各国遭遇史无前例的生产过剩危机,限于对危机问题的认识水平,各国精英都希望出口商品,解决生产过剩问题,于是西方主要国家,主要是英法美,占有和控制当时最多的殖民地,均在各自控制的殖民地推行自己的货币,销售自己的过剩产品,于是形成了三个“国际货币”区:美元区,英镑区和法郎区(林白鹏、欧是主编,简明经济学辞典.: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p.-.),而其他西方国家没有殖民地或殖民地很小,就无法成为“国际货币”了,显示了所谓“国际货币”的实质,不过是西方统治殖民地掠夺殖民地财富的工具,不过是能够在西方国家控制的殖民地流通的货币。二战期间,英国的殖民地积累了约等于亿美元没有多少购买力的英镑(Hudson,M.,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嵇飞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也是因为它们是英国的殖民地,没有自主权力,只能听从英国的安排,拿物资换英镑支持英国的战争。

  二战期间,美国组织同盟国在美国开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0],从而可以宣传美元是国际货币。这是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同盟国家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通过的,声称主要目的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协定要求加入国自行确定货币含金量,从而确定汇率。当时还在战争时期,各国经济都很困难,难以确定货币含金量,协定中只列出了美元的含金量,美国就此宣传美元是黄金欠条,暗示其他国家不是,从而成为唯一的国际货币了。

  其关键条款是第八条,要求加入国不得限制他国使用外币支付,等于要求加入国对他国开放货币主权;但同时要求承诺负责兑换他国因经常项目往来所获得的本国货币为对方货币或黄金(后来修订为特别提款权),从而防止他国不受限制地印钞购买加入国的经济资源,侵犯加入国的货币主权。例如,按照协定要求,美国政府需要向中国政府承诺,兑换中国因贸易获得的美元为人民币或特别提款权。由于美国政府不储备人民币,而储备的特别提款权远少于我们的美元储备,无法满足协定要求,中国就能以美国违背协定为理由,禁止美国和其他国家使用美元从中国进口物资,从而可以限制美元对中国货币主权的侵犯程度。协定实际是要求加入国承诺有限开放货币主权,可以自行根据贸易需要决定持有的外币数量,从而决定了货币开放程度,也就是货币主权被侵犯程度。是否接受第八条款,就成为最重要的方面,因此,接受第八条款的国家,又被负责监督执行协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之为第八条款国。

  当时除欧洲外,拉美国家是名义上独立,实际大都被美国资本控制;其他地区大都是英法殖民地,真正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很少,参加会议的第三世界国家多是支持反法西斯势力派出的代表。此前英国为获得战争胜利,不得不拉拢殖民地,和美国一道发布《大西洋宪章》等宣言,承诺让他们战后独立。英美组织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合作,其主要目的是,美国试图通过协定,让英国对美开放殖民地货币主权。而英国试图通过协定,获得美元,支持战争。虽然当时英镑号称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但美国并不承认,英镑主要在英国控制的殖民地流通。协定规定各国可以用本国货币和少量黄金出资,从而可以无偿使用一定额度美元等外汇,用于进口美国物资了。最终通过谈判,美国共出资31.75亿美元,使英国获得的美元很有限,其打算大部落空。

  战后美国又出资多亿美元支持欧洲盟国,包括给英国提供37亿美元,要求英国执行第八条款,开放货币主权。当时英国因战争破坏,生产能力很低,英镑被高估。各殖民地政府在二战期间积累了价值亿美元的英镑[11](p),纷纷将英镑兑换为美元,仅仅尝试5周,就耗尽了英国的美元储备,不得不停止执行[12]。却让英国殖民地将外汇储备也是货币发行依据从英镑转变为美元,让美元侵占了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如果美国接受英镑结算或兑换,英国各个殖民地政府也就没有必要预先兑换英镑为美元,从而不会在对美国之外其他国家贸易中使用美元,美国也就无法取代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了。如今中国生产了世界上大多数工业产品,美国基本不生产工业消费品,美元仍能保持国际货币地位,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单方面承诺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可兑换。

  虽然年7月22日盟国会议通过了协定文本,决定于年12月27日生效,但直到年11月6日,才有萨尔瓦多第一个接受第八条款。美国则是当年12月10日接受。到年底,除美国和加拿大外,共有7个拉美国家接受第八条款,成为第八条款国。直到年2月15日,英法德意等西欧9国和南美的秘鲁加入,使接受第八条款国家增加到19个[13]。

  此后到年共有35个国家承诺接受第八条款,除了从英国控制的殖民地独立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沙特和科威特四国外,其他国家都是美国的西方盟国和美国控制的拉美国家(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当年8月15日,美国宣布不再兑换美元为黄金,等于宣布不再遵守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从而使依据协定形成的西方国际货币合作框架崩溃。《今日巴黎报》评论说:“美元神话破产了。西方世界的货币和财政整个结构也同它一起破产了。”

  当时美国发动侵越战争,遭遇中国支持的越南人民武装反抗,耗资巨大,超过二战,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美国经济分析局提供的物价指数显示,美元物价已经比当初确定金价时,上涨了3倍多,但美国一直保持此前确定的美元含金量,致使美元汇率严重高估。却让美国借此从西方盟国低价进口物资支持战争,使得西方各国物价不断上涨,难以遏制通货膨胀。当时美国既不降低美元含金量,又多方限制各国兑现美元为黄金,而西方各国积累的多亿美元,已经远远多于美国储备的约亿美元黄金[11]。西方各国因在国家安全上受到美国的制约,不得不妥协,但到年5月初,西方各国忍无可忍,纷纷下令银行停止美元兑换[14],从而在对外贸易中不再使用美元,不仅终止了美国对他们的掠夺,而且终止了对美国开放货币主权,也就停止了协定。当时的美国报纸公开哀叹,美元成了没人要的货币。

  虽然美国当时的财经部长声称“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难题”,但这不过是美国精英的意识形态宣传。德国终止使用美元结算后,不仅很好地控制了物价,物价平均上涨率不到5%,而且经济也较快地得到发展,实际年平均增长率接近3%。而美国却陷入十年滞涨,物价高速上涨,经济却停滞。由于美国经济严重依赖对西方盟国的掠夺,就此陷入严重的通货膨胀,持续十余年。按照黄金或石油价格计算,十年上涨25倍,平均每年上涨38%。到年前后,美联储不得不将基准利率长期维持在15%以上,甚至接近20%[15],以便降低通货膨胀,也说明实际通货膨胀水平高于15%-20%以上。美国的主要盟友日本英国停止接受美元稍晚几个月,承受的损失就大得多,通货膨胀一度高达30%[3]。

  年1月8日西方各国在牙买加首都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协议。主要改革内容是取消货币可兑换黄金要求,允许会员国选择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但美元仍然很不稳定,直到年,中国放弃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对付美国,才让美国各个击破,重新控制了中东产油国,迫使中东国家将石油价格下调一半以上,从每桶37美元下降到十几美元,一直保持到20世纪末。美元也因石油价格的下降,很快得到稳定,重新成为世界主要货币。例如,法新社华盛顿年4月14日电称,“在第二次石油冲击后出现的货币调整中,美元重新成为世界的主要货币”。

  我国是年参加会议的创始国之一,但席位一直由民国政府,包括后来的台湾政权占有,却从未承诺第八条款。年大陆才加入协定,直到年底才承诺第八条款。事实上,加入协定所获得的收益有限,主要是从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获得少量贷款,如今相对中国高达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早已没有什么作用了。按照协定要求,中国和美国都应当对对方有限开放货币主权,但美国仅仅不限制民间货币兑换,而不是安排他们的银行负责兑换,从而在美国境内很难进行有实际经济意义的人民币货币兑换。我国与美国的货币兑换,是中国的银行负责的,是中国单方面对美国开放货币主权。

  相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人民币非常稳定,即使中国没有加入协定,我国对外贸易反而主要使用人民币结算。按照负责对外结算的中国银行《行史》介绍[16],年开始在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到年广州秋季交易会上,使用人民币结算,出口占贸易额83%,进口也高达41.4%,表明此时人民币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到年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个(当时联合国共有个会员国),当时中美没有建交,双方贸易主要通过第三国银行,使用人民币结算。对比日本对外贸易使用日元的比例,最多也不过20%,远不能与当时的人民币相比。此时人民币实际上是比日元更重要的国际货币。即使按照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国际贸易额占全球比例计算,都高于至今为止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中美建交后,一直到八十年代晚期,虽然人民币严重贬值,但由于惯性,中美部分贸易还使用人民币结算[17]。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带来的收益,就是中国可以拿人民币购买外国物资,贸易逆差也不影响对外贸易,和现在的美国是类似的。和74年中国就曾经储备外汇为负。当时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开放了货币主权,接受了人民币。

  所谓美元是硬通货,不过是美国的意识形态宣传。从历史来看,从年到年的36年里,只有年2月到年5月,仅十年时间,美国的西方盟友对美国有限开放货币主权,加上其他国家,主要是美国控制的拉美国家,也只有35个国家,当时联合国有个国家,全世界约有个国家,承认美国国际货币地位的国家不到五分之一。西方盟友承认美国国际货币地位的十年,却是美国却借此掠夺西方盟友财富,致使西方各国无法控制通货膨胀,在年5月终止对美国开放货币主权,使美元丢失“国际货币”地位,实际是西方国际货币地位。此后直到年底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都很低,其西方盟国都不承认其国际货币地位。当时美元贬值很严重,各国都不愿使用和持有美元。再说,西方主要国家基本使用本币结算对外贸易,很少在与第三国贸易中使用美元。如今俄罗斯要求使用卢布结算,世界主要大国中,只有中国接受和使用美元,而不是本币结算国际贸易。

  该协定本是让各国同意有限开放货币主权,是政府间的相互承诺,不是对民间的承诺,但美国专家通过解读[18],让很多经济学家相信,该协定是要求加入国政府对民间承诺货币可自由兑换,让政府被动接受西方资本家的货币兑换要求,从而占有加入国的货币主权,包括资本项货币兑换主权。美国政府仅储备少量外汇,从不储备人民币,很少参与货币兑换[19],从不参与兑换人民币,如何会负责为民众兑换货币?美国专家的这番解读,纯粹是骗人的鬼话,但在我国和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就有很多精英和专家迷信美国专家的谎言。

  冷战结束后,苏联崩溃,美国成为一强独大的霸主,美元地位上升。到上个世纪末,美国精英试图修改协定[20],要求加入国开放资本项货币主权。当时发生了东南亚危机,给东南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根源之一,就是各国听信美国精英的推销,自行开放了资本项货币主权,从而被美国派遣的金融大鳄所洗劫。马来西亚经济倒退20年,时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斥责索罗斯是东南亚国家货币频频告危的罪魁祸首[21]。因此,美国的修订协定图谋没有成功。但是,美国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货币基金,负责监督协定的执行,却将资本项开放列入监管,推动各国开放资本项货币主权[22],让美国印钞,就可以自由地购买各国资产,控制各国经济。本来协定第六条明确规定,各国可以管制资本项,是不必要开放的。

  三、美国侵占他国货币权力手段和危害

  美国精英为第三世界国家培养大量经济学家,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基本都有留学美国或美国资助经历,让他们相信,美元是硬通货,甚至是最重要的财富,是市场自然演变的结果。推动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甚至出台优惠政策,如出口退税和优惠引进外资政策,祈求美国印钞购买本国财富。笔者总结,美国精英至少设置了五重货币陷阱:

  第一个陷阱是推销美元是国际货币,各国应依据美元发钞,让人民币变成西方货币的完成代用币;到年9月后一度不再增发货币购买外币了,部分离开了这个陷阱,笔者的批评多少也起了一些作用。但去年重新发钞兑换美元,进入陷阱,显示金融界思想上并没有识破陷阱。

  第二个陷阱是迷信美元是财富,搞出口导向政策、优惠引进外资政策,目前仍然在继续,说明我们仍然在这个陷阱里。

  第三个陷阱是担心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产品价格增加,出口会减少,影响经济。但这种出口实际上是低价贱卖,等于免费奉送财富给西方,而且必然导致贸易顺差,增加外汇储备,奉送货币主权。目前显然在主流经济界很有市场,仍然统治很多人思想。例如,去年又发钞购买外汇,以压低汇率,同时一直搞出口退税增加出口,也就是说,我们还在这个陷阱里。

  第四个陷阱是承诺人民币资本项可兑换美元,从而必须大量储备美元,很多人迷信美国推销的意识形态观点,认为金融开放,包括资本项可兑换是经济体良好发展,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条件。但这是美国的意识形态,因为美国对中国的人民币就不实施资本项可兑换,而我们实施了很大程度上的资本项人民币可兑换,还在继续加大开放。如此开放的结果,就是经济资源被美国印钞控制,为美国利益服务,让美国不劳而获,形成了中国负责生产,美国负责消费的中美国。也就是说,我们仍在这个陷阱里。

  第五个陷阱是担心人民币升值,使得西方资本家在中国拥有大量资产,变卖再兑换为美元,就会兑换更多美元,导致我们损失很大。这是错误的看法,因为西方在中国开工厂,是为西方市场服务的,一旦人民币升值,它们的市场减少,工厂效益必然下降,也就卖不出什么价格了;其次,企业都是负债经营的,包括外资在内所有企业加在一起,平均负债率高达%,外资未必能变卖获得多少人民币;第三,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应单方面对美国和西方资本家承诺资本项人民币可兑换,就是西方资本家拿着大笔人民币,央行和金融界停止兑换,它们也就无法逃资给我们带来损失了。人民币升值会因外资资产升值,给我们带来损失,是我们将货币主权交给西方的结果。央行多年来维持人民币低汇率的操作,显示我们仍在这个陷阱里。

  简而言之,国内任何人持有美元,都代表将对应财富交给美国精英了,都是财富损失。对比美国一直将我们当战略对手,美国国内民间就很少持有人民币。任何导致国内大量储备西方货币的政策,都是错误的。

  最重要手段是让他国依据西方货币发钞,它本是英国年为其在印度洋的殖民地毛里求斯定制的货币发行办法[23],发行的纸币与殖民地政府储备的英镑一一对应,完全是英镑的代用券。其主要目的是掌握殖民地的货币发行权,不仅获得殖民地货币发行收益,而且控制殖民地经济,使殖民地经济主要为英国服务,大部分产出都被英国拿走,后来在英国控制的殖民地普遍实行,例如,香港就长期依据英镑发行港币[24]。二战时,英国就借助在殖民地的货币发行权,通过增印英镑到殖民地换取殖民地基础货币,购买殖民地物资,从殖民地获得亿美元物资支持战争[11](p)。对比中国当时的中央政府在国内每年获得的税收不过6亿美元,抗战八年投入到抗日战场的资金仅为英国4年从殖民地掠夺财富的三分之一。与当代美国相比,可以说微不足道了,如今各国官方储备的西方货币,就高达12万亿美元以上,主要是美元,代表了各国接受美元欧元等西方国家指令,交给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财富数量。

  市场经济下,政府设置发行机构,如今叫央行,发行纸币购买政府债券,从而将发行的货币交给政府,货币随经济增长而不断增长,政府债券是随之可以不断增长,从而等于不需要偿还。政府用这些资金设立公司,雇佣劳动力搞建设;此外,就是征税来筹集资金,如今美国的主要公司大都是上市公司,由公众参股,更主要的是借助政府印钞,加上靠征税建立的养老基金、医疗基金、教育基金等持股控制,成为美国主要投资者和资产控制者;进一步以资产做抵押,到银行贷款,获得衍生货币,雇佣和投资建设更多设施,成为政府通过国立公司控制的资产。整个社会都是由货币作为行使权力的指令,指挥和组织民众进行各种活动,包括经济建设。美国政府实际上牢牢控制了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指令,从而很好地组织了美国社会,而且侵占了很多国家货币权力,让他们为美国利益服务,是美国强大的重要原因。

  美国大张旗鼓地宣传私有化,尤其是大力向发展中国家推销私有化、自由化,毋宁说主要是为了宣扬资产阶级价值观,宣扬资本主义制度“天然合理”的“终极真理”。另一方面则是大力宣传美元意识形态,让其他国家接受美元,从而接受美元指令,为美国精英服务。隐藏其后的深层目的,则是输出美元,占有他国货币权力,控制别国经济。美国曾在拉美国家大肆输出私有化理论。在私有化改革初期,这些国家的经济有所发展,但随着私有化政策的普遍推行,政府控制的企业减少,财政收入下降,债务危机扩大,经济急剧恶化,越来越依赖美国在经济上的支持,美国的垄断资本趁机而入,借助“投资”,实质是印制美元“购买”他国资产,控制并操纵市场,获取了丰厚的利润。跨国集团还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断吞并当地的民族企业,形成对拉美国家的全面控制。拉美国家的私有化改革,并未将其带入发达国家行列,反而长期深陷“中等收入陷阱”,至今未能走出发展困境。可见,美国推销私有化最终还是为其本国资本服务,而并没有给其他国家带来多少私有化改革红利,而是带来经济灾难。

  四、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

  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增发的人民币都拿去换西方货币,交给西方资本家;而换来的西方货币则作为人民币发行依据[25],只能用于回收市场上人民币。就实际来看,经济不断发展,发行的人民币就需要不断增多,根本就没有机会使用外汇。相反,西方从未依据外汇发钞,增发货币基本都用于购买国债,将发行的货币交给自己的政府,包括欧盟央行都是购买欧盟各国国债,交给自己的政府。

  年01月0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组对外发布《国家健康报告》第1号中披露[27],美国从全球攫取的红利达.9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96.8%,是攫取红利最多的国家;中国损失的财富高达36亿美元,占全球财富损失的47.9%,是全球财富损失最多的国家。报告指出,中国人均损失财富达.7美元,相当于中国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倍;年中国损失的霸权红利,相当于中国军费开支的33倍、科技投入的44倍、教育投入的16倍和医疗卫生投入的37倍。若按劳动时间计算,中国劳动者有60%左右的工作时间是在无偿为国际垄断资本服务,创造“剩余价值”。如此货币发行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也许能优化配置资源,但配置的结果是劳动成果大都到了西方手里,是对我们最不利的市场经济。

  除此之外,国内经济管理还存在两大问题,第一是压低国内老百姓收入,分配给劳动者收入,仅占国内产出40%,60%产出都交给资本,大都交给西方精英了,导致生产过剩十分严重,设施利用率长期只有70%左右,主要依靠低价贱卖给西方来平衡。加上西方资本从中国拿走了大部分市场利润,实际等于免费从中国拿走了大量产出和财富,形成了中国负责生产,美国负责消费的中美国。以年为例,出口大量商品换汇,货物贸易顺差高达亿美元,实际到账却甚少。按照金融部门统计,去年货物贸易顺差又有1多亿美元没有入账,降低为亿美元,这其中亿美元直接留在国外银行流失;加上亿服务贸易逆差,亿美元投资利润逆差;还有外资亿美元利润的追加投资以及以投资损失等名义外逃的亿美元,其结果是我国国际净资产减少亿美元,算上贸易顺差所赚,一年损失亿美元。

  更严重的问题是,接受美元,承诺资本项可兑换,必须大量储备外汇,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市场上外汇供应减少,本币汇率就会下降,导致低价贱卖本国产品,带来严重损失。在过去30年,人民币实际汇率甚至不到购买力平价汇率五分之一,直到现在也不过一半左右,等于出口产品所得仅为实际五分之一到一半左右。我国如今是世界最大贸易国,甚至超过排名第2和第3的美国和德国总和,每年因低价贱卖损失的财富就高达数万亿美元。年我国出口收入3.36万亿美元,但它仅相当于我国出口产品实际价值一半,等于当年低价贱卖导致的贸易损失就高达3万亿美元。

  其次是货币政策方面,不仅发行货币大都交给西方;而且从不购买国债交给政府,也不敢发行适量国债,给市场提供净资金。虽然国债达到了16万亿,但各级政府存款往往超过国债。现代货币制度下,央行发钞都是用来购买各种债券,包括美元欠条,实际并没有给社会提供净资金。只有政府借债花掉,才给市场提供净资金。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指出[28],“在所谓国民财富中,真正为现代人民所共同拥有的唯一部分,就是它们的国债。一个国家负债越多就越富(原文:anationbe   美国和西方国家号称资本项货币自由兑换,但各国却只有很少外汇储备,例如美国多年来最多仅有多亿美元外汇储备,整个欧盟也仅有亿美元,分到各种西方货币下,就更少了,怎么可能应付得了资本项下的货币自由兑换?看看发展中国家那些真正实施资本项可兑换的小国,一夜之间就能兑换减少数百亿美元,从而导致金融危机,有多少国家因这种金融危机而经济崩溃。如果中国完全自由兑换美元,面对的是持有万亿人民币存款的兑换要求,需要储备的美元高达40万亿美元,比美国发行的基础货币都高一个数量级。如果还要自由兑换欧元、日元、英镑等待,那储备的外汇岂不是天文数字了?我们需要交给西方多少物资,才能储备足够的西方货币,达到西方定义的完全自由兑换要求?

  所谓资本项美元欧元可自由兑换,是一种金融欺骗。就现实来看,在中国境内,美元与人民币之间可兑换,而在美国境内,美元与人民币之间基本不可兑换,甚至美国连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的经常项目都没有实施。其背后的原因也很清楚,美国的商业银行不提供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兑换,也不接受和储备人民币;相反,中国主要银行都提供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服务,接受和储备了大量美元。

  但是美国却千方百计防止我们认识到这种欺骗。由于主要网络公司都是美国资本投资控制的,连我们在网络上讨论都经常被屏蔽。我在   五、建议

  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是美国资本控制了我国主要网络媒体,它们早已成为宣传美国意识形态的平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操纵了我国民心和思想,给我们埋下了动乱的种子。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承诺资本项货币兑换,接受美元指令,让美国资本家印钞,就可以兑换人民币,购买我们的资产。美国从来就不接受人民币,连经常项目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兑换都不实施。

  我们不应单方面接受美元“指令”,对美国和西方实施资本项货币兑换,而应该是与友好国家相互对等开放。我们即便是与美国对等开放,也不需实施资本项兑换,而应增发国债置换央行外汇储备,就可以将官方储备外汇投入市场,提高汇率,推动使用外汇进口物资,兑现外汇欠条,不仅收回货币主权和经济主权,杜绝低价贱卖,而且使欧盟不能跟随美帝获利,只能单方面被美帝掠夺,很可能像年代,使欧美同盟破裂。我们应学俄罗斯禁止在外国股市配售和交易国内公司股权,这也是西方通行做法,收回我国网络公司股权控制权,排除美国和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影响,才能让人民解放思想,摆脱西方文化侵略影响,为真正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和人类共同体的建设塑造共识,从而打下思想基础。

  

  1.Brock,L.V.,TheCurrencyoftheAmericanColonies,-.,NewYork:ArnoPress.

  2.杰瑞·马克汉姆,美国金融史第一卷.:中国金融出版社.p.61-73.

  3.Friedman,M.,货币的祸害,安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p.-.

  4.(美)罗恩·彻诺著;应韶荃,姚晨辉,齐宛基,徐雯菲,何思婷,毛成婷译,汉密尔顿.: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p..

  5.路乾,美国银行业开放史.社科文献出版社.p.3.

  6.陈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历史渊源.3,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p.32,64.

  7.Hammond,B.,BanksandPoliticsinAmericafromtheRevolutiontotheCivilWar7,(Princeton,N.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p..

  8.颜炳杰,美国上市公司私有化相关法律问题.北大法律评论,(01):p.-.

  9.美联储,FRB:LargeCommercialBanks--最新商业银行资产   10.IMF,ArticlesofAgreementofthe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UnitedNationsMonetaryandFinancialConference,BrettonWoods,NH,USA.,July1to22,.

  11.Hudson,M.,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嵇飞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p.,,,,84,.

  12.(英)佩克著;卢明华等译,国际经济关系年以来国际经济体系的演变.: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p..

  13.IMF,货币可兑换和金融部门改革(CurrencyConvertibilityandfinancialsectorreform),罗平编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p.49.

  14.黄卫东.人民币国际化应借鉴人民币曾取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历史经验-   15.(US),B.o.G.o.t.F.R.S.EffectiveFederalFundsRate[FEDFUNDS],retrievedfromFRED,FederalReserveBankofSt.Louis;   16.中国银行行史编辑委员会编著,中国银行行史-年上.1: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p.-.

  1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贸易系国际商务教研室编,国际贸易实务参考资料下.: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p.89.

  18.Mckinnon著;何璋,覃东海译,R.I.,麦金农经济学文集第2卷国际交易中的货币可兑换货币体系.6:北京市:中国金融出版社.p.1-6.

  19.Krugman,P.,国际经济学,第四版中文版.,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p.,,.

  20.崔之元,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资本帐户自由化的改革.国际经济评论,.(z3):p.40-42.

  21.王先庆编著,金融狂飚东南亚金融危机实录.: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2.郭树清,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监管研究,.(6):p.1-17.

  23.周丽霞,货币局制度及其基本运行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3):p.41-46.

  24.孙茂辉,香港货币局制度的变迁与创新.当代港澳,.(1):p.20-25.

  25.周其仁,汇率评论之十六:被动超发货币的教训,经济观察报年8月16日,   26.Ferguson,N.,货币崛起,高诚译.9,北京:中信出版社.

  27.杨多贵等,国家健康报告,另参见报道:美国攫取霸权红利逾7万亿美元中国损失最多-中新网   2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p.,.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