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者多劳,庸者逍遥”是基层治理中亟待消除的一种不良现象,“庸者逍遥”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庸者产生的负面辐射作用尤其不容忽视。如何在基层解决“鞭打快牛”的困境?如何激励一些“不愿意做”的人能主动地多做?又如何从根本上建立起“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基层人员结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苗青在《国家治理》周刊撰文,从考核机制角度对基层“庸者逍遥”现象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并就优化公务员准入机制,完善现有的考核机制,激励公务员内在动力,建立多层次、科学的评估体系,从而实现“能者进,庸者退”提出了建议。
更多内容,点击封面购买本期杂志
基层公务员群体是国家各项政策和方针的实际执行者,直接反映了现代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极大地遏制了基层干部“一杯茶、一份报纸”的现象。然而近年来,在某些单位却出现了一种新的怪现象:“能者多劳、庸者逍遥”。所谓“能者多劳”意味着组织中能力更强、工作效率更高的人完成更多的工作量,在不“过劳”的情况下,体现了组织和上级对个人能力、工作态度和行为的认可。不过,这往往会掩盖“庸者逍遥”问题。“庸者逍遥”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需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