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优秀港中大深圳的她收到芝加哥大学等5所

本期“正青春·毕业生专访”带你走近港中大(深圳)统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李雨晴,与你分享她在大学学习、书院生活和海外求学期间的经历和点滴感悟。自从大三的通识课程中接触到社会学,李雨晴对社会学研究的兴趣越发浓厚。在人文社科学院AurelienBoucher(欧海洋)博士的指导下正式开始社会学的学习与研究。李雨晴表示统计学专业和社会学专业其实有很高的关联性,“很多社会科学研究生院非常青睐有理科背景的学生,尤其是统计学,所以我的本科专业为我增添了一些申请方面的优势。”李雨晴级理工学院、逸夫书院统计学专业毕业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中学毕业后将攻读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目前已经收到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附三万美元奖金)、密歇根大学调查方法论硕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研究方法硕士、波士顿学院社会学硕士、纽约大学应用量化研究硕士项目的录取信。1、转变的契机:通识课程中产生浓厚兴趣Q:请问是什么契机让你产生了转向学习社会学的想法?从理工学院统计专业到社会学硕士看起来是一个跨度很大的转变,理工的背景对于跨专业有什么影响吗?李雨晴:我在大三的时候选修了通识课程“社会,发展与不平等”,并与社会学结识。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对社会文化现象研究和统计学的应用产生浓厚兴趣。随后,我在人文社科学院AurelienBoucher博士的指导下开始了社会学的学习与研究。在大一选专业的时候,我心里并没有非常明确自己未来想做的职业方向是什么。而在大一的统计课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这个学科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就选择了统计学,并且是统计科学方向,偏理论统计。这与数据科学和金融统计等应用性更强的专业有一些差别,范围非常的广泛。谈起数据分析和统计专业的就业去向,不少人会想起互联网企业或是金融行业。实际上,社会科学领域也非常需要懂得统计知识的人才。尤其是在心理学、政治科学、社会学等非常强调定量的学科,统计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工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文化和社会现象。其次,在决定转变专业后,因为我的专业课基本上全是统计课程,所以需要额外花时间和精力打下一个良好的社会学基础。上通识课程是一方面,但是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所以在我的申请过程当中,社会学理论背景的欠缺是我的一个弱势,但我的统计学背景做了一些弥补。很多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其实非常青睐有理科背景的学生,尤其是统计学,所以我的本科专业也为我增添了一些优势,这其实也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实现了转专业。这两个专业其实是有很好的关联的。2、努力的过程:申请独立研究,获得本科生研究奖学金Q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你具体都做了哪些努力和相关的学习呢?李雨晴:首先大三是第一个阶段,大三寒假时我作为研究助理参与了第一个社会学实证研究。运用统计专业的知识,我帮助Boucher博士建立量化模型来理解中国高尔夫教练的组成结构以及他们的收入影响因素。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如何对运算所得的统计相关性进行社会学解释,也意识到了量化研究的核心在于能否用好的方法论来与理论对话。接着,在这个项目完成之后,Boucher博士鼓励我申请学校设置的本科生研究奖学金(UndergraduateResearchAward,简称URA),就高尔夫研究过程中的性别现象进行自己主导的独立研究。撰写申请提案并跟进研究进展,我共获得了四次每季度元的奖金,这笔研究补助使得我有机会在大三暑假时在高尔夫学院进行实地田野调查。六、七月份我与两名女教练一起租住在球会附近的小区里,在某高尔夫学院以实习生的身份观察男女教练们之间的劳动分工与权力关系。除此之外,期间我还参加了李雪石博士主导的有机食物社会学研究的数据编码与分析部分,该研究成果被“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消费社会学论坛”收录。李雨晴在研究所高尔夫学院打球在高尔夫学院进行研究,观察男女教练的劳动分工与权力关系大四上学期时,除了准备语言考试、GRE和申请文书,我仍在继续高尔夫教练行业的性别现象研究。针对田野调查时发现的男女教练不同的教学气质以及职业特点,我和Boucher博士一起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后联系教练培训机构以及教练联谊会的负责人分发问卷,并前往深圳和广州的包房和练习场实地推荐填写问卷。3、最重要的是:首先要确定自己想要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Q:在确定了攻读社会学方向后,你接下来有什么未来的打算吗?李雨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会选择去芝加哥大学学习。因为我录取的项目强度比较大,如果在硕士的学习过程当中,我确认自己适合社会学的学习,我会选择继续申请PhD。Q:可以看出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很清晰的规划,你可以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关于确立人生的方向的建议吗?李雨晴:其实在专业选择和确立志向的问题上,我非常同意之前做过经管学院升学分享的高颜铭学长的话,“首先要确定自己想要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这是一个看似很宽泛的问题,但是在我看来是最重要,也最需要花时间寻找自己的答案的问题。李雨晴参与羽毛球比赛4、对于大学生活的总结:探索人生方向与志业的四年李雨晴在采访中表示,纵观自己跨学科和转专业的整个过程,感想很多。虽然之前自己的专业是统计学,并且港中大(深圳)未开设社会学专业,但是人文社科学院提供了丰富的社科课程,例如韩雨辰博士的LivingSociology,李雪石博士的SociologyofFood,以及蔡一帆博士的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通过这些课程,她对社会现象之下的权力结构和社会机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确认了社会学是她的研究方向。社会学是一门实证科学,这意味着研究者需要兼具社会学理论背景与实践分析能力。那一段关于高尔夫教练行业的性别现象的研究经历,帮助她了解社会学的“真正面目”,从而思考自己是否适合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前进。李雨晴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要从一名纯理科生成功转型为研究社会科学的本科生生,离不开人文社科学院老师们的指导。从统计到社会科学,她的大学四年是一个探索人生方向与志业的故事。从统计到社会科学,李雨晴的大学是一个探索人生方向与志业的四年大学简介CUHK-Shenzhen博文约礼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大学。大学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适应国家及地区发展的人才需求,结合香港中文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着重发展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以研究型大学为导向规划学科发展。大学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专业课程采用英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逻辑思维。经过6年的发展,大学学科建设已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大学已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数据科学学院五个学院,开设17个本科生专业、18个研究生专业。本科生专业包括金融学、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经济学、会计学、电子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工程、翻译、应用心理学、英语(新增)、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增)、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名优秀学子正在港中大(深圳)求学。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传讯与公共关系处出品采访、撰文:胡晨星(级理工学院、祥波书院)排版:刘美彤(级经管学院、思廷书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