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任正非首次赴美考察,开启了华为全球化之旅;华为全球化历程是中国现代经济史上一次组织性极强、实践参考价值极高的海外集体远征。华为一直以其优秀的企业管理和独特的企业文化被深度探究,作者在书中则表明,全球化才是最能说明华为的成功之所在:无论是基于西方跨国企业研究理论各种硬指标的“形”的考察,还是从看不见的全球化软实力的“质”来看,华为是中国最具实质意义的全球化企业。
本文摘自《华为三十年——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化》一书,作者李英羽在华为人力资源体系工作了14年,见证了华为全球化进程。
美国市场“金瓯缺”,屡战屡败终成憾
华为在美国市场二十几年屡战屡败的努力,最能体现其“坚韧性”这一基因性质的素质,但美国市场最终成为华为全球化的“金瓯缺”,不过,这样的市场格局,并不能否定华为的全球化体格,实际上,这一格局正反映了今天全球化的真实图景,也许,只能用一种诗意的语言来表达这个真实图景:残缺的,才是完美的。
这一图景,是全球化发展中“国家”这一角色发挥作用的一个必然结果,在根本上,是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在全球化中不同的地位、追求和作用所致,超出了华为自身的能量。
市场干将入美,确定初期市场策略和主攻产品
从年在硅谷建立兰博公司、年引入IBM进行IPD和ISC变革,在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考察交流、与供应商沟通、参观各种高科技展会的几年里,华为对美国信息技术、通信行业已经相当熟悉了。美国不仅是世界信息技术高地,引领着先进技术发展的方向,还是通信行业一个成熟的、统一的、高利润的庞大市场,是所有通信设备商的必争之地,对于华为来说,亦是如此。
几乎与进入欧洲市场同步,华为在年底将成功开拓了亚太市场的常峥派到美国,研究在这里能卖点儿什么。经过一番考察,常峥选择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成立美国代表处,注册子公司Futurewei。达拉斯有美国当时著名的本地电信运营商MCIWorldCom(世界通讯公司)、SBC(西南贝尔电讯公司),华为的友商爱立信和加拿大北电也在此地,近郊的理查森市是一个高科技企业聚集区,有北美“电信走廊”之称。
经过几年在亚太海外市场探索和拓展,常峥对华为国际化发展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思考。年初,似是呼应半年前杨杜教授的《世界级领先企业之路》,常峥也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国际化是实现“世界级企业”宏大愿景的必由之路,并对实现国际化提出了一系列扼要建议,大部分建议都在华为后来的国际化发展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实现,包括以全球化为终极追求目标,学习西方“游戏规则”,要敢于让人走出去,打造国际化队伍,建设全球IT平台和共享组织,克服地理距离和时差等,是华为历史上对国际化建设难得一见的系统性思考。
在其颇具远见的国际化蓝图设计中,就市场开拓策略,常峥的建议是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但同时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