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货运站(尹宏炜摄)
渝北是重庆主城的北大门,更是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前沿阵地。
渝北区相关负责人说,40年的改革开放,使渝北从20世纪80年代的局部开发启动开放,形成开放的1.0版;到以园区建设推动开放,形成开放的2.0版;再到以平台引领深化开放,形成开放的3.0版;直到现在以建设国际航空港为引擎,构建内陆开放空中门户的4.0版。渝北,已站在了重庆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上。
在渝北已开始进入4.0版的对外开放前沿阵地上,不仅建起了一批开放的平台,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开放产业,渝北还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开始主动走出去,构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站在改革开放40年新的起点上,渝北开放再出发,迈出了更大的步伐。
开放通道和平台把渝北推向了开放经济前沿
“进入4.0版的渝北对外开放,已有了重庆对外开放最好的通道和平台。”渝北区商务局负责人说,这开放通道和平台,让渝北主动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中,把渝北推向了对外开放经济的前沿。
在开放通道上,渝北除有国家级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的江北国际机场,还有正在加快建设的中欧班列(重庆)(铁路东环线),“两环五射”高速路网、以机场为核心的空铁公水联运为主的多式联运体系等。
在开放口岸上,在渝北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两大口岸,使渝北的外向型企业可实现“内外贸一体化”运作。
“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渝北已经建起的五大开放平台,使渝北开放的4.0版,形成了全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渝北区商务局负责人说。
总体规划约20平方公里的前沿科技城,是渝北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战略平台和打造临空制造区的核心引擎,这一平台正在全力打造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千亿产业新城。
在石港大道、两港大道等26公里主干道沿线所建的创新经济走廊,如今已形成大开发的格局,一大批重大的加工贸易项目进入并开始投产。
在空港工业园,一批传统制造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通过引进技术和项目,使传统产业开始实现转型升级。
规划面积1.77平方公里的仙桃国际大数据谷,是渝北对外开放最重要的平台之一。在这一平台上,突出了以大数据及人机智能差异化产业特色,以国际创新协同为核心引擎,以“政企产学研金用”为联动导向,培育发展前沿产业。
在33平方公里的空港新城,除已展现出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城市形象外,还在重点打造创新金融、金融服务、要素交易、总部结算、总部贸易、国际医疗、国际教育、高端商贸等高附加值产业。
渝北区对外贸易企业发展促进会
扩大开放把渝北推到重庆开放产业的前沿
“扩大开放,引来开放的产业,也把渝北推向了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产业前沿。”渝北区商务局负责人说。
年,两江国际商务中心、中渝国际都会、西南国际汽贸城、西部建材家居小镇(居然之家)4个“百亿级”的商贸项目在顺利的推进。
据介绍,在围绕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中,渝北正在加快培育“一心一廊两圈十基地”商贸产业新格局。
这新的格局,展现出商贸开放的大手笔。以两江国际商务中心为例,在这一中心内,龙湖、中粮、合景泰富、新城控股、万科等总共万平方米的商业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以西南国际汽贸城、居然之家、圣名世贸城(二期)、时装小镇、三亚湾水产市场等7大商贸项目组成的高端消费走廊正在加紧推进;在两路空港和嘉州两大商圈的提升和壮大中,新光天地、新光里、爱融荟城等商业大项目都已建成运营。
在渝北五大开放平台内,一大批产业已站在了重庆开放产业发展的前沿。在前沿科技城内,正按照智能终端“3+1+20”的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构建起创新生态圈和智能制造基地;在创新经济走廊里,国家级广告产业园等96个项目已经投产投用;在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内,以智能硬件为硬体、以人工智能为内核、以下一代通信技术为支撑布局的“3+8+N”的产业体系,正成为辐射渝北全区、全市乃至西南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在空港新城内,已经形成、并正在按照“”的城市定位和“”的产业发展思路发展。
在扩大开放中,渝北在外贸进出口上,已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亿元,年1—10月,实现.7亿元,同比增长了15.54%。
在扩大开放中,渝北还利用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承载地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在渝北自贸板块内,已有法人企业家,其中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新增的法人企业就有家,引进的重点项目达个。
渝北区临空国际贸易示范园
“引进来走出去”把渝北的开放推向国际化前沿
“年,渝北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将达20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将达亿元。”渝北区商务局负责人说,“引进来走出去”,已开始把渝北的开放,推向了国际化的前沿。
在“引进来”中,渝北不仅注重引进国内投资企业和项目,还以国际视野,引进外资投资项目。年,渝北全区新设立的外资项目就达到75个,同比增长了22.9%,合同投资额达13.7亿元,同比增长了7%。实际利用外资的总量,居全市区县的第一位。
在“引进来”中,渝北还通过建载体、搭平台,加快外贸企业的集聚。渝北在全市创新式地建成国际贸易示范园,目前在园内已注册企业88家,注册资本金累计近6亿元,年实现进出口额20亿元。
在“引进来”的同时,渝北利用“一带一路”大战略,主动“走出去”。
目前,渝北已搭建起“走出去”的平台,成立了渝北区对外贸易企业发展促进会,并已策划实施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埃塞俄比亚驻重庆领事馆总领事到渝北访问考察、重庆(渝北)埃塞俄比亚投资推介会等,支持渝北的优势产业,拓展对外投资发展的空间。同时,还建成了内陆开放空中门户展示厅,全方位地展示渝北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搭建“走出去”的桥梁。
在“走出去”中,渝北加强了对外的经济交往。年前三季度,渝北区区属板块对外投资合作的备案企业新增5家,累计达46家。已与马来西亚、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展开了通用设备制造、商务科技服务、软件技术等领域的合作。
在改革开放再出发中,渝北聚焦内陆开放空中门户的“五大行动”,构建以国际航空港为引擎,以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渝北板块、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等三大平台为支撑,以“三龙”片区、龙兴开发区、北部农村等区域为拓展的支撑体系,迈出了更大的开放步伐。
自贸区渝北板块推动国际大开放格局
仙桃数据谷体验中心尹宏炜摄
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渝北板块实施范围有9.92平方公里,这是渝北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因而,渝北在这一板块上,按照“2+3+N”的地理空间布局,重点发展国际商务、临空产业、大数据应用和国际物流集散四大产业板块。
在自贸区的改革试验中,渝北板块探索实施了“一本报告管全域”、产业聚集区自主管理模式和企业集群注册管理模式等制度创新,搭建起外贸集散、融资、营销、法律和政策服务等平台,设立了自贸行政审批服务专区,建立起跨境结算、境内外融资金融服务机制,为入驻企业节约了建设成本,取得了好的效果。
目前,自贸试验区建设,为渝北带来了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在国际商务集聚区,万平方米的两江国际商务中心开工建设,渝北首创的临空国际贸易示范园建成开园,目前已注册入驻企业88家;在临空产业集聚区,以白云航空为首的17个总部项目入驻,江北国际机场飞机融资租赁业务首次突破后,落地数量在不断增加;在大数据应用区,仙桃数据谷已累计注册企业家,引进高通、科大讯飞等高科技企业95家,累计实现产值90余亿元;在国际物流集散区,已持续引进供应链管理、航空物流、跨境电商等,东方嘉盛、怡亚通等企业入驻临空国际物流分拨中心。
自贸试验区渝北板块的建设,已开始推动渝北形成国际大开放的格局。
临空国际贸易示范园成对外开放承载平台
临空总部大楼(饶果摄)
渝北在对外开放中,建立起重庆首个专门从事进出口的临空国际贸易示范园。这一示范园从年7月正式招商以来,已引进企业88家,注册资本金累计近6亿元,年内可实现进出口额20亿元。
“我们将公司研发和外贸业务从深圳迁到这园内来,是看好这里的开放环境。”落户示范园区的重庆罗布琳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慧榕说,这园区处于江北机场边,其国际航线就有73条,通达5大洲的22个国家,55个城市,并且覆盖了欧洲、澳洲及亚洲,有利于拓展产品进出口业务。
临空国际贸易示范园是重庆市目前唯一一个集贸易、金融、结算、仓储、办公于一体的集中式对外贸易园区。园区设立了共享路演厅、会议室、接待区、一带一路展厅及配套餐饮等。
园区内建立了快捷的“一站式”服务体系,为企业免费做工商登记咨询及营业执照办理,从申请到领取营业执照可“一厅办理,一站解决”,同时还为企业提供相关资质的代办,代理进出口结汇、报关、报检、提供贸易企业所需的供应链服务。
据了解,重庆临空政策法律服务国际中心也即将在园内成立。这中心将建立专业服务机构库和服务专员库,当相关企业有政策或法律咨询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时,由中心在服务专员库中选择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专员为其提供免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