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从中建三局获悉,截至8月底该局新签合同额追平去年同期,完成产值超过去年同期7.33%。其中二季度,中建三局完成国内产值.7亿元,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湖北省首个大型数字化钢筋加工厂。
才下战“疫”一线,又战复工复产。4月份开始,中建三局国内外多个工地掀起劳动竞赛,抢回被耽搁的时间。在国内,该局承建的首条地铁成都地铁6号线三期全线轨行区提前移交,“八横八纵”高铁网重要组成部分赤喀高铁全线通车,苏州第一高楼苏州国金中心竣工验收;在海外,该公司建设的“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延长线通车,马尔代夫最大房建项目套保障房提前交付,波黑泛欧5C公路项目荣获“波黑晚报奖章年度企业奖”……今年6月,中建三局实现产值亿元,创企业单月度历史新高。
中建三局研发的国内首台“住宅造楼机”。
今年来,中建三局发挥建造、投资、运营全产业链优势和国内外热点区域布局优势,对接政府和市场需求,抢抓机遇,承接大批海内外项目。其中,中标武汉长江中心等米以上超高层项目6个,西安“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心等会展场馆项目17个,医院等医疗卫生项目25个,珠海横琴国际商务中心等EPC项目89个;还争取到了柬埔寨金边新国际机场航站楼、迪拜光热光伏电站E标、印尼坦俊燃煤电站、TCL印度电子产业园等海外项目。
据介绍,前8个月中建三局的新签项目个,同比增长7.2%,新签合总同额已与去年持平。
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苏库尔至木尔坦段)。
现代“鲁班”的科技范
国内首台无人驾驶塔吊,3天建一层楼且成本更低的“住宅造楼机”,湖北首个大型数字化钢筋加工厂……今年上半年,中建三局获得国家专利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得益于建筑科技方面的明显优势,中建三局加速恢复,签回大量新项目。
项目塔吊来回转动,驾驶室却空无一人,这样的场景不是出现在科幻电影里,而是现实中。
在武汉长江文创产业园项目,国内首台“无人驾驶塔吊”成功试运行。塔吊司机钟学维站在地面,一边抬头目测施工环境,一边用平板电脑精准操作塔吊,一个人就干了多个人的活儿。
身处疫情中心,快速恢复至正常水平,施工产值创下单季历史纪录。中建三局相关负责人说,“牛”的底气源自科技赋能。
半年获国家专利项
作为建筑企业,中建三局处处充满科技范。
刚刚落幕的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顶升力达多吨、中国首创的“空中造楼机”再次出场。此次大会上,包含造楼机在内,中建三局共有七大“硬核科技”亮相。
上个月,中建三局智慧建造协同平台、工地安全教育智慧语音系统、智能维保云平台3个软件项目,获得当前全球软件界规格最高、难度最大的CMMI-5认证。
有了金刚钻,好揽瓷器活。高标准电子洁净厂房,比ICU病房的洁净标准要高10倍至倍,全国这样的厂房,自年以来有近一半是中建三局承建。
中国首创、国内首次、全国最大……这样的描述频频出现在中建三局承建、参建的项目之中。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文健认为,是科技创新释放了企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
近年来,该局组建工程技术研究院和多个专业单位,重点攻关高端建造、基础设施和装配式建筑、水务环保等新兴领域核心技术。企业着力破解劳动密集型特征带来的质量、安全管理差异性等常见难题,助推建筑业向更优质高速、智能绿色的智慧密集型行业升级。
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中建三局就获得了严寒地区大型国际机场的某高架桥关键施工技术等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国家专利项,大力推广百项新技术。众多建筑“科技”在分布于国内外的多个工程项目上大显身手。
新技术成“功臣”
火神山、雷神山的“中国速度”,何以创造?
除了顽强拼搏、高效协作,新技术也是大“功臣”。
据透露,医院、医院中,中建三局全面应用装配式建造、BIM智能化建造等数十项先进技术。全过程BIM技术确保小时化高效作战,装配式技医院主体,“三层防护衣”医院“滴水不漏”……最终,建设者在10天左右的极限工期压力下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并达医院的复杂专业系统、严苛环保要求,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的《“新冠”医院快速建造关键技术》达到业内领先水平。
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中建三局积极投身疫后重振,研发、应用大量先进科技,跑出了复工复产的“加速度”。
5月18日,中建三局研发的国内首台“住宅造楼机”在重庆完成首次顶升。这台“造楼神器”可一次性覆盖多个结构层。只需要80至90分钟,就可以顶升一个3米的作业层高度,最快三天就可以建好一层楼。
这是之前武汉绿地中心、北京中国尊等项目使用的“空中造楼机”的姊妹款。中建三局工程技术研究院工程师王磊介绍,从成本角度考虑,“空中造楼机”主要适用于米高度以上的城市地标性建筑。改进后的“住宅造楼机”,更加轻量化、低成本,可普遍适用于绝大部分米以上高层建筑,更符合行业未来发展。
“接地气”的科技创新成果,成为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贤内助”。
7月16日,中建三局研发、投建的湖北省首个大型数字化钢筋加工厂正式投产。繁忙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转动,长达百米的流水线上,寥寥数人按照设计程序,轻松下达指令。
数字化钢筋BIM智慧翻样系统,将订单分发到车间里7大类31条生产线,钢筋在此分毫不差地“变身”,“脱胎换骨”成箍筋、腰筋等成品,再精准地配送至各个工地。据测算,在翻样(技术人员按图纸计算工料时列出详细加工清单并画出加工简图)效率提升20%、原材库存降低40%的同时,数字化钢筋加工厂能降低原材损耗50%和60%的人工用量。
据介绍,在巴基斯坦,中建三局的技术人员利用智慧交通系统,维护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畅通,确保当地抗疫物资等能快速及时地医院。在阿尔及利亚,中建三局建设者完成非洲最大清真寺项目建设,解决了超9度地震设防区重要建筑抗震设计难题等。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