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年总第场新闻发布会,由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及特点。
在“十三五”时期,天河区GDP连续跨越2个千亿级门槛,达亿元,总量连续14年全市第一,占全市比重提高至21.2%。天河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年,该区要建成世界级中央活力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面向这一远景目标,天河区在“十四五”时期将如何作为?会上,天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饶洁怡从空间发展潜力、创新枢纽引力、经济引擎动力、改革窗口活力和幸福标杆魅力等5个维度进行全面解读。
挖掘空间潜力:构筑“两轴两带多片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天河区将重点打造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天河智谷、天河路商圈、沙河片区等平台,强化重大平台协同联动发展,构筑“两轴两带多片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其中,依托现代服务经济发展轴和临江高端经济带,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和数字经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打造广州沿江产业带核心引擎,并带动产业协同互补。依托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轴以及中部创新带,加速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集聚,全方位支撑广州科技创新轴建设。
天河区将以城市更新开拓发展空间,统筹推进16个城中村改造、30个旧厂改造和41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为科创产业、公服设施等腾出空间,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五年,预计可新增1千万平方米以上的产业面积。
增强“经济引擎”动力:年天河区GDP将达亿元
到年,天河区GDP将达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既考虑为省、市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也更加聚焦高质量发展,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留有余地。
“十四五”时期,天河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引擎作用,大力发展金融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业、高端专业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工业等五大主导产业,打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大产业集群。
天河区将实施世界和中国强培育行动,支持创新型总部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形成若干家营收超千亿元、30家以上营收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
天河区金融业规模占全市近二分之一,要挖掘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特色金融等新兴金融的发展潜力,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力争到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22%。
现代商贸业方面,作为消费大区,倾力打造天河路商圈、珠江新城商圈、天河东部商圈建设,全力支撑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聚焦提质升级,加大平台型电商、供应链企业的引育力度,着力引进培育10家以上新零售标杆企业,抢占数字贸易发展制高点。
高端专业服务业将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形成工程技术服务、人力资源、咨询与调查等若干个营收超亿,广告、法律服务等若干个营收超百亿元的细分产业集群。
另外,天河还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能级跃升。目前天河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占全市三分之一,“十四五”时期将稳固和重塑产业优势,聚焦行业应用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游戏电竞等领域,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到年末将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20%,软件业务收入突破0亿元。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工业,不断增强经济发展韧性,通过改造工业园、“工业上楼”等方式拓展空间,聚焦智能设备、卫星及应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领域,大力引进培育研发型、结算型工业总部。力争到年末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左右,其中工业占比达7%左右。
增强“改革窗口”活力: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以优化营商环境牵引改革重点突破,深化营商环境、“村改居”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推动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商事制裁规则相衔接,积极推动组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务与数字经济仲裁中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持续谋划实施一批引领型改革举措,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推进数字社会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增强“幸福标杆”魅力: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将超个
“十四五”时期,抢抓高铁入城机遇,高标准改造广州东站,打造广州国际金融城站等5个城际铁路枢纽,打造“九纵十一横”主干路网,构筑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交通枢纽。
在营造绿色生态方面,整合提升“火龙凤”森林公园等生态资源,加快推进马鞍山公园建设,依托碧道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态休闲走廊,形成“一环、一带、五廊、多园”通山达水的蓝绿空间网络,并通过精细管理不断提升环境品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扩大医疗、教育、养老等优质资源供给上下更大功夫,在兜牢困难群众民生底线上花更大力气,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出更多实招,全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加快天河外国语学校智慧城校区、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等项目建设,“一校一策”实施校园功能微改造,多措并举缓解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压力,“十四五”期间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将超个。
在建设健康城区方面,着力提升城区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高水平规划建设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等5医院,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升级。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缪璟何瑞琪吴多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钻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