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是中国与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
新年伊始,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其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项目,是中国与新加坡联合有关合作国家开发相互间经贸互补性、携手发展的积极举措,具有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融合的重要意义。
合作正呈活跃态势
许宁宁近三十年来专门从事促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工作。他谈到,近三年多来,通道建设的快速发展彰显了各有关国家增进合作的愿望,顺应了合作需求,为深入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呈现出前景可期的发展势头。
开放与合作是中新两国秉持的共同理念。新加坡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亚洲国家。自年以来,中国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国,而新加坡是中国第一大新增外资来源国。
许宁宁谈到,年新加坡经济增长3.3%,超过预期,预计年将实现1.5%至3.5%的经济增长。面对全球局势充满变数、全球经济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包括贸易冲突加剧、金融市场波动频频、经济增长可能放缓,新加坡正在积极展开与包括中国在内各有关国家的经贸合作,增进与外界的互联互通,力求国际贸易伙伴组合的多元化。通道建设正是新加坡开拓发展的选项。
中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升级促进通道建设
年11月,中国与新加坡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新中自由贸易协定升级将为两国企业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向两国工商界发出了进一步扩大贸易投资的有力信号。
《议定书》对原中新自由贸易协定的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贸易救济、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合作等6个领域进行升级,还新增电子商务、竞争政策和环境等3个领域。《议定书》实现了全面、高水平、互利共赢的谈判目标。
双方在自由贸易协定中首次纳入“一带一路”合作,强调“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深化双方全方位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目标、建立和强化互联互通以及促进地区和平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海关程序与原产地规则领域,双方呈现更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降低企业的贸易成本,双方还简化了部分化工产品的特定原产地规则标准。
在服务贸易领域,双方升级了包括速递、环境、空运、法律、建筑、海运等原有自贸协定服务贸易承诺,相互提升了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
在投资领域,双方同意给予对方投资者高水平的投资保护,相互给予准入后阶段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纳入了全面的投资者与东道国间争端解决机制。
在自然人移动领域,双方同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就业准证申请透明度和便利化的谅解备忘录》。
双方还在电子商务、竞争政策和环境等领域达成广泛共识。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有关建议
在记者专访时,许宁宁就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的新发展提出了有关建议。
建议1:结合产业合作
在当前通道建设四大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展开合作的同时,应加大各有关方之间的产业合作,加强重点行业对接,打造优势互补的产业链,着力通道建设与实施《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年)》和其他有关国内省市产业发展规划、有关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合作。这有利于四大重点服务业合作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持续性效益,实现通道建成经济走廊。
建议2:发挥商会优势
在通道建设中,有关国家政府主管部门应积极吸纳中国和通道相关国家的商会包括行业协会参与建设。商协会拥有大量会员企业,且拥有产业上下游的商务渠道,商协会的参与可推动企业投资的配套合作。有关国家商协会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