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功能布局和主要任务,标志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成为继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之后,上海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又一重要承载地。
《总体方案》的亮点有哪些?
如何理解
从虹桥商务区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跨越转变?
有哪些重大项目和交通规划即将出炉?
▽
今天上午,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闵师林,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华杰,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市交通委总工程师李俊豪等回答记者提问。
新民晚报记者陈梦泽摄(下同)
“”勾勒方案突破亮点
《总体方案》的突破和亮点可概括为“”。
“1和2”是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一核”是上海虹桥商务区,面积为平方公里,主要承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两带”是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重点打造中央商务协作区、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闵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盐-海宁,重点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的国际商务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江海河空铁联运新平台。
从空间上看,“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从苏南长江口经上海市域一直延展到杭州湾北岸,纵贯南北、江海通达,总面积达平方公里(其中上海市域内面积约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1/3),年经济总量近2.3万亿元,体现了国家战略的大思路和大手笔,也必将成为长三角发展活力最强、潜力最大、开放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从形态上看,“一核两带”功能布局犹如一张蓄势待发的“弯弓”,居于中心位置的虹桥商务区是其“动力核”,将长三角乃至更广腹地的发展动能和开放势能汇聚于此、辐射而出,进一步凸显了虹桥商务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国际定位、开放优势和枢纽功能。
“3和4”是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要围绕“三大功能”、聚焦“三个一批”、推动“四个着力”。即围绕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三大核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着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着力提高综合交通管理水平,着力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能力。为此,《总体方案》重点明确了“三个一批”,包括一批高含金量政策措施、一批高水平功能平台和一批高能级重大项目,初步梳理共项。
三个方面不断演进升级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介绍,回顾虹桥地区的发展历史,从虹桥商务区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在地域范围、功能定位、承担的战略使命等三个方面不断演进,内涵在不断丰富。
在地域范围方面,年虹桥商务区设立时,面积是86平方公里。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虹桥商务区扩展到平方公里。年,国务院批复《总体方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其中上海市域范围平方公里,与当年相比大幅提升。
在功能定位方面,年,作为世界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投运,并设立了虹桥商务区,构建全面对接和服务长三角区域的商务中心。年,世界最大的单体会展建筑——国家会展中心在虹桥商务区建成运营,并于年以来成功举办三届进口博览会。从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到如今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和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虹桥的功能定位在不断升级。
在战略使命方面,最早的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长宁的虹桥”,虹桥镇是“闵行的虹桥”,虹桥商务区是“上海的虹桥”,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沪苏浙皖共建的“长三角的虹桥”、“面向国际的虹桥”。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之后一种全新的开放形态,在全国开放格局中将发挥独特作用。它横跨长三角“经济黄金轴线”,已成为全球货物流、商务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汇点和中转站,并迈向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规则链接的战略通道,也将更好地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
项政策涌现诸多“原创”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华杰介绍,《总体方案》的政策突破和亮点,初步梳理共项,75项涉及上海。
一是明确一批高含金量政策措施,作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突破口,初步梳理共29项,其中16项政策在作为核心区的虹桥商务区中先行实施。《总体方案》中有一些原创性政策措施,比如,设立跨区域社会组织、设立招收面向全国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等,在全国都是首次提出。还有一些政策是从自贸区新片区、一体化示范区借鉴来的。比如,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跨境金融服务、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免税购物等,含金量都很高。如果能进一步加强集成创新,这些举措能在“大虹桥”释放出更大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此外,《总体方案》在大家所关心的人才支持方面也有多项干货政策,比如“在虹桥商务区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为境外高层次专业服务人才来华执业及学术交流合作提供签证、居留、永久居留便利”、“支持经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凭其持有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创办科技型企业,并与中国公民享受同等待遇”等。
二是明确一批高水平的功能平台,作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载体,初步梳理共47项,涉及上海的33项。其中既有已经具备良好发展基础的,也有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和潜力的。比如,位于闵行区的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目前医院及大健康医疗产业上下游企业。此次《总体方案》明确提出“鼓励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发展医疗服务贸易”,将进一步促进医学中心引入有品牌、上规模的国内国际医疗机构,培育医疗服务产业链。比如,此次《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建设金山华东无人机空港”,将进一步推动金山融入虹桥“大交通”体系,实现错位发展、功能协同,成为大虹桥空运体系中特色的功能区域和开放式的无人机生态系统。
三是明确一批高能级的重大项目,作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抓手。初步梳理共26项,涉及上海的13项,主要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产业发展等领域。比如,《总体方案》提出“规划建设沪苏湖、沪乍杭、通苏嘉甬等高铁”,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苏浙周边站点协同发展,扩大高铁辐射范围。比如,《总体方案》提出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将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整合港航资源,优化港口布局,健全一体化发展机制,增强服务全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闵师林表示,《总体方案》中的16项,是仅在虹桥商务区实施的创新政策措施,再加上保税物流中心(B型)、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20多个功能平台在商务区落地,政策突破和改革创新的含金量十足。
新闻多一点
▽
从虹桥商务区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几个字的改变意味着什么
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哪些政策突破将影响你的生活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一盘大棋看懂没
大虹桥将连通的长三角轨交圈,经过你家门口吗?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叶薇张钰芸),部分内容综合自上海发布、上海市发改委
编辑:龚紫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