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杭州市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一锤定音”,学校建设列在首位,计划新建成中小学、幼儿园70所,新增学位6万个。这也是继年、年之后,市政府连续第三年把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纳入年度民生实事项目。
美好生活从美好教育开始,教育是共同富裕的托底工程,是满足市民基本需要的民生工程,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基础工程。
回顾近年来杭州的教育发展轨迹,学有优教取得重大进展,教育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资源供给不断扩大、优质教育共建共享、城乡教育加快融合的新局面正在形成,这一系列的举措,也让老百姓的获得感不断加强,“美好教育”品牌深入人心。
“杭州教育人努力用一流的标准创造一流的业绩,为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服务与人才支撑。”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加快高品质学校建设名校集团化催生新名校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基础教育全域优质均衡
在浙大城市学院附近,有两个新校园已建造完成。家住周边的李女士常过来散步,新学校离她家直线距离就几百米。“学校建得真漂亮,很期待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她笑着说。
校园的建筑外立面上,赫然挂着“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的字样。校长章汉平介绍,新学校投资超10亿元,将充分借力浙大城市学院的资源、人才优势,办好这所高起点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小学部今年就要招生,我们已做好准备,将更好地满足周边居民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近年来杭州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人口规模逐年增加,这其中杭州学龄人口增速加快。“保供给”成为做好“教育共富”的重要一环。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近5年来,杭州市新建完成中小学、幼儿园所,新增学位40.20万个。但学校建设并不是简单地数字相加,如何选址,填补教育资源短板有讲究,去年出台的《杭州市基础教育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意义深远。
“过去杭州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百户指标为幼儿园11生/百户,小学22生/百户,初中11生/百户。《专项规划》获批后,百户指标基数有了适当提高,不同区域根据人口年龄结构进行了差异化设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近两年市政府教育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新建学校项目落在了人口流入多、流入人口年轻化的区域。像去年余杭、萧山分别投入使用23所、18所新中小学、幼儿园。
不仅要有书读,更要读好书。今年4月下旬,上城区教育局公布将新开办6所学校,看到新学校的名字,家长们都吃了定心丸:“天长”“胜利实验”“采实教育集团”……无一不是上城区响当当的教育品牌。
“教育圈有个共识,一所好学校一定要有一套好标准,通俗理解就是有一套科学、成熟的管理体系,它可以直接嫁接到新学校上,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从而催生出一批新名校。”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名校集团化的推动下,让更多新建校加快成长步伐,成为新名校。据统计,目前全市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率达72.01%。
当下的杭州,单从任何一个县域来看,都能晒出一张优异的教育均衡成绩单。但站在整个“大杭州”的视角鸟瞰,各县域之间依然存在教育落差。近年来杭州也在着力推动市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并探索以“跨域突破、县域盘活、师资融通、技术带动、治理跟进”为主要特征的新名校集团化。从桐庐中学正式加盟杭二中教育集团开始,紧接着,学军中学与建德严州中学、长河高中与桐庐分水高中,杭十四中学与淳安中学、浙大附中与淳安二中等也相继“喜结连理”。
杭州市也在创新“市、区合作共建优质高中新机制”,推进市属优质普通高中到萧山、余杭、临平、富阳、临安五区建分校,确保每个“星城”都有名校资源覆盖。先前已有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杭二中钱江学校成功创办,接下来杭十四中青山湖学校、杭二中富春学校、杭高临平新城学校将陆续投入使用。
“杭州教育未来将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充分发挥名校集团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深化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和跨区域跨层级集团化办学,推动杭州教育融合发展,为杭州更好推进‘教育共富’发挥更大作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双减”让学生轻负高质“公民同招”规范招生秩序
百姓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最近1年里,刘女士感到很舒心。过去她最大的心病,就是每天接孩子放学。“原本孩子4点放学,家里虽有老人但腿脚不太好,经常是我和老公向单位请假,火急火燎地来接孩子。‘双减’实施后,学校开展学后托管,我可以5点下班后从容地来接,学校还开设丰富的X课程,帮助孩子培养兴趣,收费也便宜,真的太好了。”
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就是让老百姓能享受美好生活。如何更好地缓解百姓的焦虑,让教育更有温度,是当下杭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一环,“双减”的落实是重要抓手。
“双减”落地后,学后托管时间成为学生们的“美好时光”。据教育部最新“双减”监测平台数据显示,杭州市97.79%的中小学生、97.94%的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这份满意背后,除了丰富的课后服务资源,更有赖于健全周到的课后服务、规范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同时还通过健全学校作业公示管理、督导评价机制及家校合作机制,真正将学生课业负担减下来。
另一方面,在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上,杭州市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常态化检查,加强对机构的收费管理和预收费风险管控,引导全市家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如期完成“两转一注销”工作,压减率达%。同时杭州市还开发了“安心培训”APP,更好地把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起来,报班、缴费或退款一个平台统统搞定,家长再也不用担心培训机构携款“跑路”。
让家长们感到舒心的,可不止“双减”。最近,陈先生的孩子就面临着小升初,和往年纠结于择校,他和朋友们交流,都觉得家门口的公办初中很不错。“去年开始,重高的分配生比例就提高到了60%,相对于民办初中,在公办初中的学习压力更小,争取分配生的概率也大一点,比较适合我的孩子。”让陈先生坚定地选择公办初中,还源自杭州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计划的出台。
去年召开的全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工作推进会上就提出,对公办初中的支持,不仅体现在资金和硬件上,还要从管理和办学上提升质量。为此,杭州一方面积极推进新名校集团化战略,鼓励市属名校跨区域跨层级集团化办学,深化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另一方面组织专家帮助首批55所试点学校定制“一校一方案”,鼓励实施一批课改项目、推广一批可复制的办学经验。
这些措施的落实,也让老百姓对公办初中的前景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杭州市通过推进实施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审批地招生、公民同招、电脑派位录取,也让家长在升学时的选择更为理性,有效解决了民办学校“掐尖”招生顽疾。这里有一组数据:年民办初中招生,主城区平均报名录取比2.50∶1,比去年2.62∶1有所下降,和前年的4.36∶1相比,“民办热”降温明显。
打造现代职业教育升级版推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让学生在不同学段都能享受高质量教育点亮灿烂人生
张先生的儿子今年要升高中,孩子从小对汽车很着迷,今年填志愿前他专门去杭州市交通职高了解了一下。这一去让他很惊喜,原来交通职高今年要搬新校区,不仅实训室“高大上”,而且校园环境很不错。今年职高中还有一个新面孔,中策职业学校钱塘学校也将在9月启动招生,其专业高度匹配钱塘区建设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颇受家长期待。
“教育共富”应该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元的成长通道,近些年杭州加快建设职业教育体系,让更多学生在新赛道上找到人生价值。去年6月,《杭州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这对杭州职业教育发展是一道强心剂,为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为更好地对接“十四五”发展新需求,杭州各中职学校不断升级专业布局。像今年旅游职业学校新增了会展服务与管理、康养休闲旅游服务专业,开元商贸职校新增了国际商务专业,交通职高新增了汽车车身修复、汽车美容与装潢专业……目前,全市中职学校专业布点总数达个,涵盖经济普查中所涉的16大行业,精准匹配杭州主导产业。
不仅是在专业量上多点开花,杭州职业教育的品质也已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全市18所中职学校创建成为国家级、省级改革发展示范校。杭州入选首批现代学徒制国家级试点地区,试点成果成功通过教育部验收。深入实施省市中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创建个省级建设项目。加快推进职业院校提质培优,全市6所中职学校、19个专业和市属高职院校3个专业群入选省“双高计划”。
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未来学生都将面临升入大学,而近年来杭州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迸发出巨大能量。去年10月,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正式启用。当前,中法航空大学瓶窑校区建设进展顺利,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永久校区正在积极推进……一座座现代化美丽高校校园正拔地而起。
进入新时代,杭州城市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强,老百姓对在家门口上好大学的渴望也更加迫切。为打造新时代高等教育新高地,杭州对症下药,开出一剂引育结合的“良方”。“引”,就是实施“三名工程”,引进高水平大学;“育”,就是积极支持市属高校内涵式发展。
年,杭州市正式启动“三名工程”,5年探索,实现了从初显成效到成效显著的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已引进建设6所国内一流大学分校、校区或研究生院,23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26个高水平科研院所。西湖大学正式获批成立,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生名。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等重大合作项目签约落户杭州,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平台建设。
在支持市属高校内涵式发展上,杭州更是“一校一策”强化政策保障。比如,支持杭州师范大学创建全国一流大学、浙大城市学院争创百强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和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省“双高计划”建设,推动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创新特色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下,市属高校发展成效显著。去年10月,杭州师范大学和浙大城市学院分别在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上取得突破。
“我们希望,在杭州,每个孩子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再到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各个学龄段都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助力他们拥有更灿烂的人生,让‘教育共富’更好地推动共同富裕。”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