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搭档讲述西昌百次故事我们的太空

作者介绍:

王玉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科技干部。谢茂玲,西昌电视台主持人。夫妻二人搭档,讲述西昌百次故事。

年的今天,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美出征,让我们更了解了西昌的航天人,也让我们记住了那只可爱的玉兔。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西昌航天人的追梦故事。

前段时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文昌组织了新一轮的高密度任务誓师,并为发射场执行次以上航天发射任务的前辈们颁了奖,我的爱人在现场看了好羡慕,也憧憬着有朝一日实现执行次发射任务这个目标。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关于百次的话题。

1对于“80”年代加入航天的人来说,“百次”可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年,李金波从大连工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本来可以回家乡的陕西天文台工作,但心中对航天的向往,让这个只有21岁的陕西后生毅然踏上南下的火车,来到了数千公里之外的大凉山腹地。

李金波回忆说,那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扎根山沟、矢志航天”,山沟是山沟,可航天似乎有些远。因为直到工作两年后,李金波才迎来了自己航天人生中第一个重要时刻——执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是自己的首次航天发射任务。

李金波与同事们在发射前8小时就进入机房,全神灌注、目不转睛地一直盯着发射机的面板状态、数值和指针。

“虽然没有亲眼看到火箭的腾飞,但当听到调度发出‘点火’的口令,当火箭从头顶轰隆隆的飞过时,心情既紧张又激动,头皮都是发麻的。”谈起当年首次执行发射任务的“3个1”,李金波满是自豪,“自己参与执行的第1次发射任务就是在短波发信‘1号机’岗位上,为我国第1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进行通信保障。”

李金波说,我们这代人注定了要比别人走得更为艰苦,那一次发射任务有将近20万人全力保障通信畅通,几乎每一个通信电线杆下都站着一位民兵。

两年后,李金波和中心其他系统的同事们又成功执行了我国第1颗实用通信卫星发射任务,中国人从此告别了只能租用外国卫星看电视、听广播的历史,开始了我国独立自主研制,发射通信卫星的时代。

后来,从有线到无线、从低速率到大带宽、从电缆承载到光缆承载……随着中心通信技术的更新迭代,李金波曾使用过的1.6KW短波单边带发射机早已淘汰,李金波所在的通信系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年11月22日,中心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4星,西昌发射场成为我国航天发射次数首个破百的发射场。

“说句心里话,那时2、3年才有1次发射任务,能在有生之年参加次发射,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遥远的一个梦想。”李金波捧着这份特殊的次发射荣誉证书,心里感慨万千。

李金波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他扎根37年,执行了发射场组建至今的所有次任务。

2对90年代来到这里的人来说,“百次”是最渴望的梦想。

很难想象,对于年发射2到3发的航天人来说,“百次”将会是如何漫长的跋涉。西昌“破百”的那个夜晚,整个西昌航天城沸腾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而自信的笑容。在欢庆胜利的人群中,刘成国和赵梅夫妇特地在独具标示的发射成功“中国红”大屏前,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纪念合影。

刘成国是92年来到中心工作的,赵梅比他晚一年,在中心像他俩一样参与执行百次发射任务的夫妻航天人还有很多,他们一起经历了“星箭爆炸”“星箭坠地”等失利的巨大痛苦,也见证着中心走向高轨、走向世界、走向深空的豪迈。

“合影的时候我就在想,中心的百次梦实现了,我们的百次梦也为时不远。”赵梅在谈到她的“百次梦”时说道。

仅仅一年后,她就圆了梦。

航天发射是高风险事业。在她的百次任务经历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次就是我国第二颗北斗卫星发射任务。

年1月17日00时12分,火箭起飞50秒后,安全控制显示屏突然报警,速度曲线连续出现大幅跳变,不断跃出炸毁线,5秒之后跳变依然剧烈。

此时火箭飞行时间短、高度低、速度快、爆炸破坏性强,一旦炸毁,后果不堪设想。

炸毁火箭在世界航天史上早有先例。年日本H2A火箭发射升空,因偏离轨道被迫引爆;年美国一枚亚轨道卫星升空47秒后,因飞离预定轨道实施炸毁。

在这次任务,赵梅是安控助理,需要第一时间给出准确判断。一秒一秒过去,安控间内的气氛令人窒息。

误炸或漏炸对航天飞行所带来的灾难都是难以估量的!

“炸?!”“还是不炸?!”像座大山向赵梅和同事们压来,大家都屏住呼吸观察着每一帧数据的变化。

千钧一发之际,赵梅听到了负责设备数据观察的车著明高工自信果敢的声音:“火箭没问题,是跟踪测量设备问题。”

果然,到了第58秒,测控数据渐趋稳定,火箭各项飞行指标变为正常,发射又一次取得圆满成功。

“现在测量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精确性都有了显著提高,不会再因为某个测量设备的数据抖动而影响我们整个安控系统的分析判断。”赵梅说。

岁月与经验的沉淀,让赵梅从一个普通岗位人员蜕变成为测控领域专家,她将美妙的人生轨迹汇聚到中心的建设发展中,共同交织出一条最美的上升曲线。

3对“00”年代加入航天的我们来说,“百次”是奋斗可期的梦想。

就在前几天,11月23日,第50颗、51颗北斗卫星在长征三号乙的托举下,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这也是年轻科技人员白春波执行的第次发射任务。白春波感慨说:“我是年到中心的,很庆幸,我们生在了这个最好的时代,发射百次是我们这代航天人奋斗可期的梦想。”

这次任务,对白春波来说,还有特殊的意义。这是他第一次跨型号担任01指挥员。之前他曾3次担任长征二号丙发射任务01。

相比较而言,长三甲系列型号火箭发射任务参与的系统更多,组织协调更加严密,许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白春波选择迎难而上。

不懂的就现场问,不会的就加班学,任务周期短就加班加点带着各系统测试,针对任务制定数百条风险防控措施,确保万无一失……“毕竟第一次嘛,压力挺大的,许多工作心里都没底,干通宵的情况肯定是有的。只要成功,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白春波说。

加班加点、连续奋战是白春波及发测站同事们的工作常态。年,他们累计天执行任务,创造出发射当天下一发火箭转场、同一发射工位状态转换仅7天、同一卫星测试厂房保障6颗卫星同时在场测试,加注常规、低温推进剂近万吨,圆满完成17次发射任务等历史记录。

从年12月组建,49年间,一代代西昌航天人追梦奋斗,从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从第一颗国际商务卫星发射,到嫦娥系列航天器深空探测……太多的第一,太多的奇迹,都凝结在了每一个西昌航天人的“次”。

1到,不止是单纯意义上的数值增加,更是中心综合发射能力实现“从发射单一型号火箭到发射多种型号火箭”、“从单射向发射到多射向发射”、“从每年2-3次发射任务到年发射能力达到15次以上”等多项重大跃升。

1到,设备实现了升级换代,各岗位人员也在不断更迭。还有很多人没有等来他们的次,就依依不舍离开了奋斗多年的发射场,却始终心系着这里的每一次腾飞每一次跨域。

1到,是拼搏的目标,也是荣誉的象征,更是精神的传承。次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赞新的开始。

未来,西昌还将迎来下一个次,文昌也会突破次,也还会有更多的西昌航天人突破次,他们将在追梦路上接续奋斗,创造更多奇迹。

今天是周一,让我们从一开始奔向更美好的明天,航天晨语,我们下周一再见。

来源

我们的太空

作者

王玉磊、谢茂玲

编辑

王选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