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通过“课堂+实践+课外”的融合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复合型国际经贸人才。
扎根三晋明晰专业定位
山西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年开设世界贸易史课程,年设贸易系,年对外经济管理专业恢复招生,年更名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年获评省品牌专业,年获得理论经济学一级硕士点,年获得理论经济学一级博士点,年获批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已形成本科、硕士(世界经济)和一级理论经济学博士点培养体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扎根三晋,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融合优势,立足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需要,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国家一流创新型本科专业。专业通过研究清代晋商主导的中俄贸易传承晋商精神,致力于探讨清代中俄恰克图茶叶贸易规模、规则、结算方式等,研究成果两次获教育部优秀成果奖和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国家级)为平台,研究国际能源、新能源领域双边与多边合作,探讨能源装备、技术和服务的发展,服务资源型经济绿色转型。结合太原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和国家“双碳”目标发展需要,致力于培养内陆省份国际经贸人才,助力地方产业集群对外开放。
完善体系课堂焕发生机
专业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以丰富的课堂教学为人才培养夯实基础。通过国际贸易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等理论原理类课程,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专业基础能力。通过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与跨境电商等实务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通过专业实习、课程设计、软件模拟、实验教学,课外教学包含学科竞赛、知行读书会、双创竞赛等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丰富的课程设计,不仅包括基础性知识、专业性知识,还将工具性知识和交叉性学科知识的拓展延伸也加入其中,注重学生外语、计算机及数据分析等多种技能,形成竞争优势,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筑牢基础。
专业良好的师资团队为近年的教学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五年,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若干项。课程“国际贸易与实务”,突出案例教学的灵活性与实用性,且不拘泥于某一案例,结合国际贸易交易规则因环境不同、适用性也不同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一个案例多个变化,训练学生综合处理实务事件的能力。该课程被认定为年山西省一流课程、获山西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专业的授课老师,90%具有博士学历,83%的老师具有高级职称,授课深入浅出,如课程“国际市场营销”,通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营销理论比较和案例分析,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境界、认知深度和实践创新能力。该课程被认定为年山西省一流课程,此外,“高级商务英语与商务谈判”“国际金融与实务”“晋商·国际贸易实务虚拟仿真实验”等课程,成为年山西省一流课程建设课程。
从学到用打通“最后一公里”
专业注重将知识落到实处,让学生的知识外化于形。与凯捷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就业实习基地培养项目,该项目成功入选年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名单。组织学生与企业进行线下双向互动。企业进课堂也是国贸专业育人的一大特色,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通过企业进课堂,初识国贸职业和国贸人的对外贸易故事,对学生认识国贸专业和学习专业知识进行最直接有效的指引;国贸专业与中国玻璃器皿生产基地祁县相关企业建立长期且稳定的实习基地,并与当地企业家进行广泛的交流,从企业家视角,了解中国的对外贸易,了解国贸人的职业素养。
“我们的专业可以学到理论,也能进行实际操作,在一次次运用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我对理论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级国贸专业学生张静,在实实践中锻炼提升自己,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赛事,获得全国特等奖一次、银奖两次、铜奖一次;省级特等奖一次、金奖四次、亚军两次,单人获奖数量和程度居全省首位。
据介绍,多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生升学至苏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并且有优秀毕业生经深造后就职外交部,专业就业行业领域较为广泛,遍及国家企事业、金融、批发和零售、制造业、教育、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行业。(通讯员:山西大学蓝匀瑄瑄拂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