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次分享的学姐也是本团队带出来的一位优秀的学员,其略显曲折的备考经验或许才是绝大多数学生备考的真实状态,因此极具借鉴学习价值。希望各位站在优秀前辈的肩膀上少踩点坑,多走点实路。
一、个人情况
学长让我写经验贴的时候,虽然应下来了,但几次提笔,总觉得自己在一众+大佬里谈上岸经验实在是贻笑大方。但是转念一想,也许大佬的安排和经验很难完全做到,会有不少压力,我这种边缘人反倒能给大家参考一下,底线是什么样的,总结一些不足,为大家铺个路,少踩些坑。
本科中南财大,专业国际商务。初试成绩:政治74,英语81,数三,专业课。
二、为考研需要准备些什么
公共课的学习方法,在各个平台都有高质量的分享,专业课也有高分同学的经验分享为大家备考助力,所以我想在前面谈一些我个人对考研的整体建议,若能有一两条能帮上大家,也不枉费各位准研究生看这样一篇边缘人经验帖了。
1.究竟自己为什么曾经在重大考试中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没有这个问题的同学自动跳过哈)。
我对于高考备考过程是极不满意的,成绩和过程都是一地鸡毛。那凭什么我就可以抱着希望去准备考研,认为这次我可以实现我的目标呢,这是我在准备考研之初,最不安的部分。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瑕瑜互见,我反复的总结反思,认为自己在心态和错题吸收上问题很大,因此在考研的全程,我都极力的去避免重蹈覆辙。
2.建议大家把一些问题放在备考的上半程处理好,备考进程要稍稍领先些,为了琐事影响考研是最为意难平的。
牙疼这类的小毛病,情感问题和父母的沟通都要在前期处理好,且不说后面两个问题,备考医院,就足够惹得人心烦意乱了。备考进程稍微领先些,并不是为了给大家制造焦虑,而是为了更加灵活的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尤其是对于一战考生而言,学业上的任务有时会猝不及防的同时被安排上,或者是一些更为意料之外的事情。在备考之前,我也想不到家里的变故和身体上的小毛病几乎花了我一个半月去处理。
希望大家考研的过程中一帆风顺,但也要未雨绸缪呀。
3.浅浅谈谈心态和安排。几个我的学弟学妹来和我聊聊考研,他们中的一些人整个人绷得很紧,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压力大但是不敢休息,还有的说很难每天学到9或者10个小时以上,是不是考不上了。虽然这篇帖子写的有些晚了,但是学习时长也可以循序渐进的增加,比如说从7个小时开始一周加1个小时直到符合你的规划也是可以的,现在这段事件,实在学不下去了,放松一天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我中间有一个半月没怎么学习(虽说我后面每天学12-13个小时去弥补也就是了)也还是照样侥幸上岸了。考研是个对自己的良心活,认真做了,东西会了,分数就高了,学习时长暂时没有纳入考研评分科目(doge),但是心态崩了、身体垮了就万策尽了。
三、初试备考
1.专业课
今年的专业课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数学又是小年,所以早些开始,足够重视,适当拓展会给大家更多考场上的底气。
先给大家看看我这个菜鸡反面典型。这一部分在备考的时候我主要是听课、整理背诵资料、在9月中旬开始背(也不知道作为理科生哪来的底气这么晚才开始),背了七八遍,临考前模拟。我的时间安排大家一定要当作反面典型来看,因为这样导致了我后面数学每天经常只有两三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背书占了大部分日程。
从四月到六七月份主要是看书并形成自己的背诵资料(复制粘贴+适当补充+语法习惯调整),国商不考复杂的定量和深刻的经济学知识,在读书的时候积累一些案例,这样在答题时提一嘴就是个亮点。最迟八月,整理完笔记后,做完一章的思维导图,然后背这一章,背书要持续到考试的那一天为止。今年复旦的风格变化很大,某大佬背了其他学校的真题,考场上信手拈来(respect),大家学有余力可以参考一下。
2.数学
继续给大家看反面典型——时间安排不合理,后期被专业课压得没时间复习,分惨淡收场。
数学要尽早开始,并且是所有科目里最重要的,因为很容易被拉开差距。时间安排我就不在赘述了。强烈推荐武忠祥老师和李永乐老师。永乐大帝用过都说好,不解释了。我的高数其实是跟着汤家凤老师学习的,但是汤家凤老师的重点有点不太一样,他把拉格朗日定理那一部分花了很大精力去讲,但是考试并不会年年都有这块的证明题,并且今年是小年,不会很难,并且汤家凤老师的基础班有一些内容是没有讲的。推荐武忠祥老师是因为他思路清晰,功底扎实。到考研后期,可能大家会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看十八堂课,技巧班,但是这些内容有很多是他课程里面讲到的,在后期那种别人学了我没学就一定没救了的氛围里,这些课并不是完全陌生的,心态上会好很多,一些